7月11日復牌首日,長齡液壓(605389.SH)以一字漲停告別兩連跌陰霾,股價強勢反彈的核心推力,源于公司年內二度易主事項終見眉目。
收購方由2018年成立的青島造芯新勢力“核芯互聯”主導,以“協議轉讓+主動部分要約收購”的巧妙設計,斥資21.1億元鎖定控制權,長齡液壓實控人將變更為清華背景的胡康橋。
值得玩味的是,這場收購中,帶著鮮明“青島標簽”的核芯互聯與無錫國資“突擊聯動”,全程獲得多重加持:國資不僅火速助力股權變現、收購資金籌措,同時加入“收購團”,合計投入資金超8億元。
而進一步拆解易主案的收購資金來源,若沒有國資“大腿”托底,核芯互聯籌劃收購時的處境,幾乎是揣著3億元本金就要撬動21億元的易主交易,可見其擴張的迫切。
巧借規則,21億鎖定控制權
長齡液壓此次易主與數天前轟動一時的智元機器人科創板入主案如出一轍,收購方均為科技新銳,收購方案追求高效、控制權無虞、成本可控。不失為并購重組潮中又一典型案例。
其收購方案的大體邏輯是:通過主動發起部分要約收購,既實現大比例股權收購,又規避全面要約,進而“鎖死”控制權。
長齡液壓的易主方案分為兩步,收購方無錫核芯聽濤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核芯聽濤”)和江陰澄聯雙盈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澄聯雙盈”)通過協議轉讓(收購價格34.39元/股)從長齡液壓原實控人父子手中合計收購股權29.99%,精準避開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紅線30%。
完成此步后,無錫核芯破浪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核芯破浪”)再向除核芯聽濤、澄聯雙盈以外的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收購即12%的股權。
相比于一次性大比例收購,這樣安排的優勢在于,收購方可以在部分要約收購環節自主確定后續收購比例,從而控制收購成本。與此同時,要約收購失敗的風險幾乎為0,因為收購方已約定長齡液壓股東需提前申報合計12%股權預受要約(收購價格36.24元/股),為要約收購精準“兜底”。
以上兩步總交易代價21.1億元,核芯聽濤和核芯破浪的實控人均為胡康橋,與澄聯雙盈為一致行動人,三者將合計持有長齡液壓41.99%股權,長齡液壓原實控人父子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下降至28.94%,由此長齡液壓實控人將變更為胡康橋。
高杠桿入局,國資“金主”突擊聯動
這筆交易的收購價款主要來自核芯聽濤、澄聯雙盈、核芯破浪三方的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其中,6億元自有資金來自股權轉讓款,自籌資金9.5億元(包括并購貸款7.5億元和胡康橋外部借款2億元),收購杠桿不算太高。
所謂6億元股權轉讓款是指,核芯聽濤的合伙人胡康橋和許蘭濤向江陰新澄核芯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新澄核芯”)轉讓核芯互聯科技(青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核芯互聯青島”)部分股權所得。
但筆者注意到,核芯互聯青島是胡康橋旗下核心資產,而目前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尚無法查詢到核芯互聯的股權已經轉讓給新澄核芯。
這可能意味著,這筆股權轉讓交易是為此次收購臨時籌劃,或者正在辦理相關手續。若刨除這緊急變現的6億元,在謀劃入主時,核芯聽濤、澄聯雙盈、核芯破浪三方的收購本金僅約5.6億元,收購杠桿達3.77倍。
能夠在如此關鍵節點豪擲6億現金收購核芯互聯青島部分股權,新澄核芯究竟什么來頭?
公開信息顯示,新澄核芯實控人是江陰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江陰市高新區國資辦”),2025年6月20日成立。
除了“適時”的變現助力,江陰國資還在收購環節現身。此次易主交易中的三個股權收購方之一澄聯雙盈的實控人亦同為江陰市高新區國資辦,澄聯雙盈收購長齡液壓5%的股權,耗資2.47億元。
也就是說,算上突擊收購核芯互聯青島部分股權投入的6億元,江陰國資在這場21.1億元的易主交易中,總耗資達8.47億元。
青島造芯新勢力“借道”
雖然此次易主得到無錫國資多重助力,但實際上,在過往輿論語境中,胡康橋旗下最矚目的資產核芯互聯青島,其身上更鮮明的是“青島標簽”。
核芯互聯青島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專注于數模混合信號鏈芯片設計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涵蓋轉換器、時鐘、高速SerDes,以及信號鏈上的其他關鍵器件。
與更聚焦于消費領域的國產芯片不同,核芯互聯主打方向是高性能模擬芯片在工業上的應用。據青島日報2020年的一篇報道,胡康橋曾表示核芯互聯在創立第二年開始有營收,原計劃2022年沖擊科創板,其核心團隊成員清一色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出身。
另據胡康橋近日公開透露,核芯互聯的產品型號達到1600多種,在電力領域,其競爭對手包括上海貝嶺(600171.SH)。
在青島當地媒體報道中,清華電子工程系畢業的胡康橋2017年從美國知名半導體公司AMD辭職回國創業,由于看中政策支持和產業集聚度,最終決定將核芯互聯總部設在有著“青島芯谷”之稱的嶗山區。
公開信息顯示,核芯互聯成立至今進行過4輪融資,總融資超過6億元,投資機構包括中金資本、同創偉業、東方富海、招商局資本等。
筆者留意到,作為核芯互聯入主交易中的重要“金主”,江陰市高新區有著產業結構調整訴求,近年當地正在著力打造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芯片設計是該區“芯鏈計劃”重點發展的五大板塊之一。這或許可以解釋江陰國資與核芯互聯突擊聯動的深層邏輯。(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張孫明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