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的產房、新生兒科和手術室里,輸液泵與注射泵的“滴答聲”是患者生命的“守護節拍”。這些設備以每小時數毫升的精度輸送藥物,一旦出現誤差,可能引發用藥過量或不足,甚至危及生命。作為醫院設備管理的核心部門,設備科通過標準化質控流程,用專業輸液設備質控器為每一臺設備“體檢”,將用藥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臨床案例 ▼
0.1毫升誤差背后的生死時速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輸液泵/注射泵故障引發的醫療事故中,60%與未規范質控有關。2024年,某醫院曾發生一起因輸液泵流量誤差導致的用藥過量事件:一臺使用3年的輸液泵因泵頭磨損,實際輸注速度比設定值快15%,導致患者血壓驟降。這一案例揭示了輸液泵質控的緊迫性——設備老化、部件磨損、未定期校準,都可能成為隱藏的“定時炸彈”。
輸液標準質控器 ▼
設備科的“質控利器”
在徐州市婦幼保健院設備科的維修辦公室里,一臺形似小型工作站的福祿克輸液設備分析儀正在運行。這款便攜式設備能精準檢測輸液泵的三大核心參數:
流量誤差:通過測量一段時間內的液體容積,計算實際流速。例如,設定25 mL/h的輸液泵,若檢測誤差超過±5%,設備會立即標記為“不合格”。
阻塞報警壓力:模擬管路阻塞場景,測試設備能否在壓力達到設定值(如200 kPa)時觸發聲光報警。測量范圍高達45 psi,確保檢測無死角。
報警功能完整性:驗證設備對氣泡、門未關緊、電池電量低等異常情況的響應是否靈敏。
“該設備的‘自動啟動’模式是最大亮點。”設備科質控員李工介紹,“它僅在檢測到液體流動時開始測試,避免了傳統設備因空轉導致的誤差,準確度提升30%。”
未來展望 ▼
智能質控讓安全更進一步
隨著醫療物聯網的發展,徐州市婦幼保健院設備科有望將質控器與醫院信息系統聯動,實現設備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測。例如,通過分析歷史檢測數據,預測泵頭磨損趨勢,提前安排維護,將“被動維修”轉變為“主動預防”。
“每一臺輸液泵的背后,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設備科主任表示,“我們通過專業輸液設備質控器的精準檢測,為臨床治療筑起一道看不見的安全防線。”
小貼士
若患者發現輸液泵發出異常報警聲,或感覺輸液速度過快/過慢,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您的警惕,是安全治療的最后一道防線。
監制丨曹永
總編丨馬傳衛
副總編丨范玉嬌
編審丨劉燕敏
審核丨李逸群
供稿丨徐玉婷
編輯丨周君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