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報道,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宣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全面禁止中國及其他“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甚至考慮收回中國相關投資者已持有的土地。這一消息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特朗普(資料圖)
近年來,美國多州以“經濟主權”之名,刮起“限制華人置地”之風。而此次特朗普政府的動作,更是將這股歪風推向高潮。美方給出的理由是“國家安全”和“糧食安全”,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數據顯示,2023年外國人共持有近4500萬英畝的美國農地和森林地,其中加拿大人持有最多,達1530萬英畝,占總數三分之一左右,而中國僅持有超過27萬英畝,占比僅為0.0003%,且近年來還大幅下降。如此微小占比,卻被美方視作威脅,實在是牽強附會。若按美方邏輯,加拿大應是首要打擊對象,可美方卻對此避而不談,其真正意圖不言而喻。
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反復無常,早已不是新鮮事。此前,特朗普剛簽署政令,對華解禁飛機、芯片和乙烷。可轉眼之間,就又在農業投資領域對華出手。這種前后不一的做法,充分暴露其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本質。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信譽是一個國家重要資產,美國這般反復無常,無疑在消耗自身國際信譽。
特朗普(資料圖)
從美國國內政治角度看,特朗普政府此舉或許是為迎合國內部分利益集團訴求。農業在美國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部分農業利益集團可能擔憂中國投資會對其造成競爭壓力。同時,通過制造外部威脅,特朗普政府也試圖轉移國內民眾對其內政問題的注意力,將國內矛盾向外轉嫁。
對于中國而言,美方這一舉措看似來勢洶洶,實則未必能造成實質性傷害,甚至可能促使中國在相關領域實現新突破。近年來,中國與巴西、阿根廷等國在農業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從這些國家進口的農產品數量持續增加。未來,中國可進一步加大在這些地區農業投資,建立更穩定農產品供應鏈,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
特朗普(資料圖)
當前,中國在農業科技領域已取得不少成果,如雜交水稻技術等。未來,通過加大科研投入,中國有望在農業種植技術、農業機械裝備等方面實現更多突破,提高國內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美國在中國有大量投資項目,涉及汽車、科技等多個領域。中國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美國在華投資進行審查或采取限制措施,讓美方切實感受到其錯誤政策帶來的后果。
特朗普政府的這一“封殺令”,看似是對中國的又一次打壓,實則是其黔驢技窮的表現。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試圖通過政治手段限制正常經貿往來,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中國,憑借自身強大韌性和應對能力,不僅能化解此次危機,還有望在危機中尋得新發展機遇,實現“因禍得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