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道,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信函給日韓及南非等14國威脅征稅,隨后,他又簽署行政令,延長“對等關稅”暫緩期至8月1日。3個月來,美國就加征所謂“對等關稅”與多個貿易對象進行談判,但進度顯著不及美方預期。目前僅與英國、越南達成貿易協議,但協議細節仍待敲定,與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的談判進展艱難。
其中日韓被征25%,泰國等東盟國家則最高達到40%。不過,或許令美國所沒有想到的是,即便這十四個國家要么是深受美國影響的日韓等國,要么就是經濟實力極為一般的東南亞國家。但是這些國家面對美國的霸凌和威脅,居然有不少都沒有選擇妥協,而是準備與美國“斗爭到底”。比如,GDP總量僅有美國的幾十分之一的泰國的態度就極為強硬,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披猜表示:“我們會戰斗到底!”至于日韓,則當天就在國內召開了緊急會議,兩國內閣都同意要跟美國繼續周旋到底。
特朗普(資料圖)
其實,特朗普并沒有信心對這些國家真的執行如此高關稅,因為這對美國來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所以,特朗普當天簽了總統令:將關稅執行期延長到8月1日。他的本意是:對這14個國家極限施壓,讓他們在8月1日之前對美國服軟。但現在看來,特朗普低估了這14個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想到了中國。華盛頓時間7月8日,他大談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他用“非常公平”這4個字,形容現在的中美貿易,而且他還表示:“我本人跟中國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系。”
從特朗普的嘴里聽到“非常公平”這四個字可不簡單呢,畢竟這段時間他逮著一個國家就會說他們在貿易合作中“占美國便宜”,其中歐洲被點名的最多。現在特朗普說的這四個字,也算是特朗普對中美關系現狀的評價,算是積極的。據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露,他們將在8月初和中國同行見面,美國代表團包括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這個陣容跟此前的日內瓦磋商差不多,看得出來美國的重視程度。
特朗普(資料圖)
需要強調的是,在7月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表示,最近中美關系有所改善,中國政府在貿易領域一直對美進行一種公平的政策,外交部如何看待這個表態?對此,發言人毛寧表示,“關于中美關系,中方一貫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
有意思的是,一向主張與中國增強合作的貝森特在特朗普宣布“新關稅”的同一天,又釋放了對華善意。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的采訪時,他表示:“我將在未來幾周的某個時候與中國同行會面,我認為,如果中國愿意,我們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們將討論是否有可能從貿易擴展到其他領域。”更多的細節他沒有透露,但也正是這樣令人浮想聯翩,,擴展到其他領域,是什么領域?從他這個美國財政部部長的身份來看,或許會包含一個領域,那就是美債。
貝森特(資料圖)
據環球網等媒體報道,外交部7月8日例行記者會上,彭博社記者提問: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稱預計在未來幾周內與中方官員會面,以推動兩國就貿易和其他議題的討論。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此回應稱:建議向中方主管部門詢問。那么這問題在商務部能否得到回應另當別論,目前可以得知的是,貝森特此番“交易”仍集中于經貿磋商,可能會為外交溝通“牽線搭橋”,但不會有什么實質性進展。
這幾個月的中美數個回合“交鋒”可被看作一個樣本,華盛頓從中應形成至少三點認識。一是中國不是可以任由美國拿捏的“軟柿子”,華盛頓需要放棄以“極限施壓”的方式與中國打交道的想法。二是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美國一些人幻想的“贏者通吃”局面不會成為現實。三是人為“筑墻”“脫鉤”的做法不會讓美國更安全,也不會使美國更繁榮,因為客觀規律不會因為“是美國”而繞著彎走,它會平等地懲罰每一個漠視它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