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9 日至 6 月 1 日,一場融合了音樂、運動、思想和環保理念的盛會——Outside Festival,在美國丹佛市的 Civic Center Park 盛大舉辦。
本屆活動吸引了約 35,000 名參與者,比首屆(2024 年)翻了一番,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
這不僅是一次狂歡,更像是一場戶外文化、環保理念、創業思維和城市精神的深度交匯。
在被稱為“戶外版 SXSW”的愿景背后,Outside Festival 提供了一個融合運動、思想、娛樂與環保的公共平臺。而在當下的中國,還沒有一個具備相似結構和影響力的綜合性戶外節慶。
撰文|韓達
編輯|谷子
設計|天宇
圖片來源|網絡
· 本文為「戶外探險OUTDOOR」原創內容 ·
Outside Festival
Outside Festival 是一場每年舉辦于丹佛市政中心公園的戶外慶祝活動,通過現場音樂、冒險電影、發人深省的演講和沉浸式體驗來推廣戶外活動。首屆 Outside Festival 于 2024 年 6 月 1 日至 2 日舉辦。
該活動由 Colorado Outdoor Recreation Industry Office(科羅拉多州戶外休閑產業辦公室)、旅游機構 Visit Denver 和媒體公司 Outside Interactive Inc. 聯合主辦,旨在填補 Outdoor Retailer 展會搬回鹽湖城后留下的空白,并將丹佛打造為戶外文化的全國性聚集地。
Outside Festival 還包括戶外峰會,這是北美戶外的一個重要行業交流活動。 該活動旨在激勵、教育人們,并讓他們與戶外建立聯系,培養對自然的欣賞,并推廣戶外活動。
今年的 Outside Festival 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針對戶外產業從業者和創新者的 Outside Summit,另一個則是面向大眾的 Festival。
Outside Summit 吸引了 900 多名行業代表參會,參與了關于戶外經濟、環保科技、產品創新等議題的圓桌討論。
Festival 則更像是一場城市中的山野派對,包含音樂演出、冷水浸泡、攀巖體驗、紀錄片放映、晨間瑜伽和步行挑戰等活動。
從現場的多樣化觀眾構成到可持續環保理念的實踐,都讓這場節日更像是對未來生活方式的預演。Outside 的 CEO Robin Thurston 公開表示,未來希望將其打造成“全國流動感的城市戶外節”,如同 SXSW 之于音樂和科技的意義。
展會新模式
Outside Festival 的特殊之處在于它并非僅是“好玩”。它構建了一種“戶外即文化、自然即生活”的理念——這恰恰是傳統戶外產業中所缺失的文化敘事。與其說它是節日,不如說它是一次關于生活方式的公共動員。
首先,它為戶外行業提供了話語場。相比一般的戶外展會,它更強調思想交流與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在環保、可持續消費、女性參與、城市自然等議題上的發聲,使得整個產業更加社會化和生活化。
其次,它是一種打通消費、娛樂與公共議題的綜合平臺。比如音樂與攀巖的結合、紀錄片放映與環保倡議的結合、冷水挑戰與心理健康的結合,都使人們在參與中重新理解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成為城市文化更新的一部分。丹佛市政府和主辦方的合作、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再利用,讓我們看到一個城市如何以戶外文化為驅動,推動公共空間與市民生活的重組。
這是“可體驗的城市更新”,不僅吸引游客,也連接了本地社群。
國內空白
目前在中國,雖然也有不少與戶外相關的活動,比如馬拉松、越野賽、露營音樂節、地方節慶(如林芝桃花節、烏蘭布統騎馬節)等,但尚未出現一個具有“Outside Festival 式混合氣質”的綜合型、品牌化戶外節。
這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是城市公共空間的使用彈性不足,相關審批制度尚不支持跨領域的自由搭建與內容整合;二是產業協作斷裂,戶外、環保、文化、科技等板塊尚未形成合力;三是當前用戶的生活方式認同仍以“出行體驗”為主,“以戶外為日常文化”的觀念尚未普及。
此外,從市場層面看,雖然中國露營經濟在過去五年高速增長,從 2014 年的 77 億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350 億元,但相關營地數量和收入結構正在調整。
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中國營地總量已出現增速放緩、甚至部分縮減的現象,單日營位收入也有所下降,顯示出早期熱潮后的調整期。
這些也提示我們,單一場景難以長久,融合型的內容結構才是激活市場的關鍵。
盡管如此,我們也看到新的希望。越來越多城市正在嘗試以“City Walk”“公園節”等形式重構城市公共生活,戶外品牌也開始轉向內容運營與文化建設。
如果能找到一個具備政策支持、產業協同與文化認同的節點城市,或許 Outside Festival 的“中國版本”可以從這里起步。
如果說 Outside Festival 是由《Outside》雜志主辦并具備引領行業的魄力與資源,那么中國的專業戶外媒體是否也具備類似的動員能力?
《戶外探險 Outdoor》雜志,自2001年創刊以來,一直見證并推動著中國戶外文化的發展。
也許未來,由《戶外探險》發起、聯動品牌方、裝備商、環保機構與地方城市的一場“城市山野節”,可以成為中國版 Outside Festival 的雛形——既服務于熱愛山野的社群,也反哺城市空間與文化生態的更新。這不僅是一次雜志角色的躍遷,更是一次戶外媒體對公共生活的深度參與。
Outside Festival 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西方舶來文化”樣板,而是一種提示——提醒我們可以在自然與城市之間、節日與產業之間、娛樂與責任之間,構建起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連接方式。它不是一個孤立的活動,而是一種公共文化的未來可能。
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 Outside Festival。但只要我們的公共空間開始鼓勵自由表達,我們的城市愿意接納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我們的產業愿意跨界合作,我們就已經在路上了。
這樣的戶外節,你愿意參加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