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0日,東海空域再次出現緊張態勢。據日本防衛省通報,中國空軍動用殲轟-7A“飛豹”戰斗轟炸機,在距離日本航空自衛隊YS-11EB電子偵察機僅30米的超近距離、攜帶實彈實施了攔截操作。事件發生后,日本方面不僅未對自身行動進行檢視,反而歪曲事實,向中方發出警告,強調“此類情況絕不容再現”。
7月11日,多家國際媒體集中報道,日本政府聲明稱,在當地時間7月9日和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殲轟-7“飛豹”戰機于東海公??沼?,對正在執行“常規警戒與監視任務”的日本航空自衛隊YS-11EB電子偵察機連續采取“高風險攔截動作”。隨后,日本當局立即向中方表達“嚴重關切”,并呼吁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YS-11EB偵察機)
根據日本方面的說法,7月9日上午,其軍用飛機在東海區域飛行期間,遭遇中國殲轟-7A(“飛豹”)戰斗機以“非同尋常的接近方式”逼近,當時雙方水平距離最近約30米,垂直間距約為60米;次日上午,該架日本偵察機再度被“飛豹”戰機追蹤攔截,最近時水平距離為60米,垂直距離縮小至30米。
值得注意的是,“飛豹”戰機搭載了3個副油箱以及2枚霹靂-15近距格斗導彈,這種配置屬于標準的遠程作戰部署。其最大航程可超過3000公里,具備在東海上空長時間滯空作業的能力,非常適合執行對可疑目標的跟蹤與驅離任務。
(日方拍攝的“飛豹”攔截照片)
據日方披露,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機在兩次應對日方偵察機過程中,采用了相同的戰術模式:均從日機右后側高速接近,隨后穿越其前方并轉向,形成二次驅逐效果。
(“飛豹”戰斗轟炸機)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YS-11EB電子偵察機于上世紀60年代首次投入使用,是戰后日本自主研制的第一款雙發渦槳客機。上世紀90年代,該機型完成了電子偵察系統的現代化升級,換裝T64發動機,并加裝數字化電子偵察裝置。不過,由于機體平臺老化,存在飛行速度偏低、抗干擾能力有限等缺陷。按理說,這款偵察機早已應退出現役,目前僅剩3架仍在服役,由航空戰術教導團電子作戰群負責運營。
有觀察人士提出疑問:中國空軍擁有大量新型戰機,為何選擇“老將”“飛豹”來應對日本偵察機?實際上,這正是中國空軍戰術部署精妙之處。
針對日本自衛隊當前的裝備水平與人員素質,出動“飛豹”戰機已足以應對。若日方進一步加劇挑釁行為,則可能迎來中國更先進的殲-16戰機,甚至世界頂級水平的殲-20隱身戰機。
殲轟-7A采用近距離伴飛、武裝威懾等方式,其主要目的并非擊落敵機,而是通過戰術壓迫迫使對方撤離我方防空識別區。在實施30米“戰術貼近威懾”過程中,中國飛行員充分展現了精湛的飛行技術與高度精準的操控能力?!傲憔嚯x威懾”也清晰體現了我國空中力量的顯著優勢,明確釋放出一個信號:面對外國軍機的偵察挑釁,中國軍隊絕不會袖手旁觀,在必要時刻必將采取果斷措施予以反制。
日方不僅未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反思,反而顛倒是非,指責中方“異??拷保踔梁翢o羞恥地要求中方“不得重演”,這顯然是對其自身地位的誤判。
可以預見,未來中日之間類似的空中對峙或將更加頻繁。這一現象并非偶然,而是兩國在東海戰略博弈不斷升溫的必然結果。日本一方面加強對我方的偵察與干擾,另一方面卻在輿論場大肆渲染中國的所謂“危險行為”,試圖將責任全部推給中方。這種“雙面策略”暴露出其對華政策的搖擺不定,以及企圖借助外部壓力獲取安全利益的不良意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