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發布最高指令,要韓軍立下“軍令狀”,必須更進一步。此前給朝鮮發的信號,難道不算數了?
李在明
日前,韓聯社報道稱,韓國總統李在明主持國務會議,重點強調了軍工產業的發展問題。他表示,未來韓國經濟成長的新動能,就要依靠軍工產業,更關鍵的是,軍工產業能夠推動國防力量進一步強化。他對各部門做出指示,要求在人才培養、研發、投資等多個方面,都要傾盡全力。未來還會涉及到專門負責軍工產業的指揮中心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李在明要求相關部門,盡最大努力發展這一產業,將韓國打造成為“全球第四大軍工強國”。臺媒在報道中指出,韓國確實在努力發展軍工產業,“獵鷹”戰斗機已經完成了飛行測試,據悉相關訂單將會在3年后陸續交付。除此之外,韓國的國防制造商也開始研究“近迫武器系統”。
獵鷹
種種跡象都表明,韓國想要在經濟下行的階段,為自身蹚出一條新路,同時還能利用這一點強化國防武裝力量。誠然,韓國擁有三星、現代等科技與制造業巨頭,軍工發展具備堅實的產業基礎。軍工領域能帶來的經濟誘惑毋庸置疑,這一點從美方多年來“大發戰爭財”就能看得出來。
但是,韓國一旦開始重點發展軍工產業,勢必會讓朝韓關系更加緊張。朝鮮一直將韓國軍事能力的提升視為生存威脅,韓國增強軍備的舉措,直接刺激朝鮮加速核開發。更關鍵的是,朝鮮如今多次進行導彈試射,就是想震懾韓國。韓國軍工擴張與朝鮮軍事發展,已形成惡性循環,每一次“自衛性”的軍力增強,都在為對方提供繼續擴軍的借口。
美韓軍演
而韓國的背后還有美國的助推,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強在韓的軍事部署,駐韓美軍的行動頻率越來越高,而每一次美韓聯動,都會進一步刺激朝鮮,使半島局勢陷入更深的對抗旋渦。對于半島而言,對話比對抗更有效。要知道,文在寅政府時期,朝韓簽署《板門店宣言》后,朝鮮暫停核試驗長達四年。
如今李在明上臺,顯然是要和朝鮮改善關系。此前李在明多次向朝鮮方面發出友善信號。他多次強調,希望重啟兩國對話渠道,并且做出了實際行動。韓方先是拆除了邊境上的高音設備,隨后暫停了散發傳單的行動。平壤方面給出了回應,暫停了對韓國的噪音廣播。
朝韓邊境
但如今,李在明一聲令下,要韓軍立“軍令狀”,要向“全球第四大軍工強國”,勢必會引發朝鮮的警惕。難道說,李在明此前的友善信號,都不算數了嗎?從李在明的表現上看,他還是希望兩國恢復對話,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何平衡這二者的關系,就得看這位新任總統的本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