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表弟過生日,有位親戚一上來就說了這么一句:你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
十幾歲的小孩子,心情一下子就低落了。這句話說完了,表弟高興也不對,不高興也不好,反正挺難受的。
你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
這句話起來很不對勁,非常非常不喜歡這句話。
聽起來有一種,讓孩子覺得自己就不應該出生,出生給媽媽帶來的是痛苦。
我每次聽別人說這話,就覺得莫名其妙。又給自己戴高帽,又讓孩子有愧疚感。
這句話殺傷力極大,達到的唯一效果就是:把一個原本最應該享受快樂幸福,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天,變得充滿負罪感。
為什么要給自己涂上一層偉大色彩呢?
我老媽,就是每年我生日的時候說這句話,再恨不得掉幾滴眼淚,弄得我不但要給她禮物,還一整天都好惶恐。
直到我當了媽,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才覺得這話不太對。
我孩子的生日,我就好開心啊,從來沒有受難的想法。
而且我媽過自己生日的時候,可開心了、可隆重了,從來就沒提過我姥姥受難的事情。
所以,有一年我的生日,我媽又一次在飯桌上說這話,讓我難受的時候。
我就問她:
為啥你過生日的時候,連個禮物也沒送過我姥姥,那也是姥姥的受難日啊……
從此她就再不這么提了。
我閨女看見我肚子上的剖腹產疤痕,問我:疼不疼。
我說:當時疼,但早就沒感覺了。
她問我:疼為什么要生她?
我說:我很想見到你。那是媽媽最幸福的一天,因為我們見面了!
其實當媽了才知道,那天根本不是我的受難日,是我這輩子最開心的一天。
“你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這句話其實否定的是媽媽的自由意志,并且認為媽媽是一個人格不完整的,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因為如果生育出于媽媽的自由意志,她是自己想生的,那這個孩子帶給母親的不會是苦難。
如果生育不是出于媽媽的自由意志,孩子是被迫生的。那帶給媽媽苦難的,也是讓她懷孕的人,而不是沒有自由意志的孩子。
永遠不要跟孩子索取感恩
孩子出生的那一天,于母親,是艱苦打怪的日子,通關了,成功升級為母親;
于孩子,是他作為獨立體,開始探索世界的日子。
二者各有各的重大意義,不是嗎?
我有一個朋友,她爸媽從來不說這類話,從小到大該給朋友愛的都給了。
所以每年生日,朋友會送蛋糕給媽媽。去年朋友還送媽媽一個自己舍不得買的奢侈品包。
愛應該是自愿,不是勒索。
我發現一個真相:永遠不要跟孩子索取感恩。
記得電影《抓娃娃》里面,有幾個讓人感到壓抑的情節。
父母為了培養兒子的孝心,張口閉口就是:
“孩子的生日,娘的苦日。”
“為了你,受再多委屈我也認了。”
“砸鍋賣鐵我們也要供你上學。”
為父母的刻意之下,兒子對父母的辛勞和付出心存感激。
可在孩子的心中,也種下了愧疚的種子:我是虧欠父母的。
這種虧欠感,讓孩子不敢提要求,不敢任性,變得敏感、自卑。
曾看過一句話:真愛里沒有愧疚,只有輕松自在。
這句話看得我熱淚盈眶,小時候我就是這樣被教育,對父母總是帶著虧欠感。
自己有孩子之后,只想給孩子更好的愛。
孩子從降臨的那一刻,就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帶給我們驚喜和滋養,一個懂得什么是愛的孩子,自然也會愛父母。
真正的感恩,不是刻意教出來的,應該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愛。
一個孩子,愛父母自然能體會父母的辛勞。
愛來源于敬佩、欣賞、依戀,絕不來源于負罪感和所謂“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