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代皇帝對功臣的獎賞,金銀財寶不過是尋常事。
可是清朝時期,乾隆去參加大臣葬禮,竟然把腰間的荷包放在了供桌上,不料就是這個意外的舉動竟讓大臣家人轉悲為喜。
這個小小的荷包,究竟有什么含義?為何一個小小的布袋,能讓一場葬禮瞬間改變氛圍?
從筆帖式到軍機大臣
兆惠出身滿洲正黃旗烏雅氏家族,這可不是一般的家族。
他們和雍正的親生母親德妃是一個宗族的,這層關系在清朝官場上絕對是塊金字招牌。
想想看,和皇帝的奶奶是同族人,這種出身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雍正登基后,滿朝文武都知道皇上最疼的是誰家人。
烏雅氏一族成員紛紛被提拔重用,家族運勢直線上升。兆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踏入官場的。
剛開始,他在戶部當了個筆帖式。這職位聽著不起眼,其實是滿族子弟入仕的標準途徑,相當于現代公務員考試的入門崗位。
別小看這個職位,兆惠在這里學到了處理財政和軍需物資的基本知識,為他日后在軍事后勤方面的才能打下了基礎。
做事認真負責的他很快被調入軍機處,這可是清朝最核心的權力機構,相當于今天的國家安全委員會。
在軍機處工作期間,兆惠如饑似渴地學習軍事知識,研究歷代兵法,這為他日后成為一代名將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雍正去世,乾隆繼位。新皇帝對這位和自己同輩的滿族貴族格外關注。
在乾隆的提拔下,兆惠很快就擔任了更加重要的職務。他不僅聰明過人,做事還特別靠譜,慢慢贏得了乾隆的信任。
這時候的清朝,正處于空前強盛的時期。乾隆雄心勃勃,想要擴大領土,鞏固邊疆。而兆惠,就成了他實現這一宏圖的最得力助手。
用戰刀開疆擴土的英雄
說起兆惠的軍事生涯,得先從大小金川之戰說起。
金川位于今天的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一帶,當地部落首領屢次叛亂,挑戰清朝權威。這場戰爭中,兆惠負責的是后勤工作。
別覺得后勤不重要,古人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充足的糧草供給,前線將士拿什么打仗?
兆惠在這場戰役中展現出色的組織和調度能力,確保前線部隊糧草不斷,武器充足。
他日夜操勞,親自督促糧草運輸,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
就因為他的出色表現,清軍才能在崇山峻嶺中維持長期作戰能力,最終取得勝利。
乾隆二十年(1755年),新疆伊犁地區爆發大規模沖突。當時的主將不幸犧牲,軍心動搖,形勢危急。
乾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兆惠。他立刻下令,把兆惠從后方調到前線,全權負責戰事。
到了前線,兆惠發現情況比想象的還要糟糕。將士們士氣低落,敵人氣勢正盛。換作普通人,可能早就嚇得腿軟了。
但兆惠二話不說,立刻重整旗鼓。他親自走訪各個營地,安撫將士情緒,制定新的作戰計劃。
最讓人佩服的是,兆惠不是那種躲在大帳里指手畫腳的將領。每次重要戰斗,他都親自上陣,和士兵們同生共死。
在一次關鍵戰役中,他的戰馬被射中倒地,他毫不猶豫地換了一匹馬,繼續沖鋒。那一仗,他先后換了三匹戰馬,渾身是傷卻依然奮戰不止。
就這樣,兆惠用了整整兩年時間,一步步收復了天山南北麓的廣大地區。這片土地面積相當于好幾個江蘇省那么大,成為清朝版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緊接著,回疆地區爆發了大小和卓叛亂。這次的敵人更加狡猾,戰斗更加激烈。
兆惠身先士卒,在前線指揮作戰。有一次,他被敵人的箭矢射中肩膀,鮮血直流,隨行的將領勸他退到后方休息。
你猜他怎么回應的?他咬著牙說:"身為將領,怎能因小傷而退縮?"說完,他讓軍醫簡單包扎了一下,又回到了戰場。
經過連續幾個月的艱苦戰斗,兆惠最終平定了叛亂,鞏固了清朝在西域的統治。
統計下來,兆惠一生為清朝收復的土地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9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整個清朝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
這一成就,甚至超過了后來被譽為"收復新疆"的左宗棠。
一次特殊的葬禮
乾隆對兆惠的賞識,不是一般的君臣關系可以形容的。每次兆惠打了勝仗回京,乾隆都會親自出城迎接。
有一次,兆惠率軍班師回朝,乾隆竟然親自牽著他的馬走了一段路。
要知道,這可是天子至高無上的尊嚴啊,能親自牽臣子的馬,這份榮耀古往今來沒幾個人能享受到。
除了公開場合的禮遇,私下里乾隆也經常召見兆惠,詢問邊疆情況,討論軍事策略。
兩人有時候聊得忘了時間,從早上一直聊到太陽西斜。
宮里的人都知道,兆惠是皇上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沒人敢在他面前說兆惠的壞話。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兆惠被派往南方治理水患。那年江南地區遭遇特大洪水,百姓流離失所,情況十分緊急。
年過五旬的兆惠不顧年齡和身體狀況,日夜奔波在抗洪一線。
他帶領軍民修筑堤壩,疏通河道,救助災民。就在水患即將控制住的時候,兆惠因為過度勞累,加上多年征戰留下的舊傷復發,不幸病倒了。
軍醫們使出渾身解數,可惜回天乏術。兆惠在南方客死他鄉,享年56歲。
消息傳到京城,乾隆聞訊大驚,連日無心朝政。他立即下令,派內閣重臣劉統勛前往協助處理后事,并撥銀五千兩作為治喪費用。
要知道,按照清朝規制,只有親王去世才有如此厚待,兆惠雖為一品大員,卻得到了超規格的待遇。
兆惠的靈柩被運回北京后,乾隆決定親自前往吊唁。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啊!
皇帝親自到臣子家中吊唁,這在清朝歷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當天,乾隆身著素服,帶著少量隨從來到兆惠家中。
他站在靈柩前,久久凝視,眼中含淚。宮廷畫師后來還專門創作了一幅《乾隆皇帝祭奠兆惠》的畫作,記錄下這一歷史性時刻。
葬禮結束時,乾隆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舉動。他解下腰間的荷包,恭敬地放在了供桌上。
在場的滿族人都驚呆了——按照滿洲習俗,這一舉動意味著求親!乾隆是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兆惠家族!
兆惠家人先是愣住,隨后喜極而泣。原來,乾隆要將自己的九女兒(后來的和碩和恪公主)許配給兆惠的兒子札蘭泰。
當時札蘭泰才8歲,公主更小,只有7歲,兩個小娃娃被皇帝這么一安排,就定下了終身大事。
從將軍之子到額駙
札蘭泰,這個剛剛失去父親的8歲男孩,突然間成為了全京城最受矚目的孩子。
作為兆惠的獨子,他原本面臨的是失去父親的巨大悲痛和不確定的未來。誰能想到,乾隆的一個荷包,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在清朝,額駙是皇帝女婿的稱號,是許多貴族子弟夢寐以求的身份。
成為額駙意味著直接與皇室聯姻,家族地位立刻水漲船高。
以往的額駙多是從皇室宗親或者頂級勛貴家庭中挑選,像札蘭泰這樣因父親功勛而被選中的例子并不多見。
乾隆選擇札蘭泰作為駙馬,一方面是對兆惠功勛的最高褒獎,另一方面也是對這個失去父親的孩子的一種保護。
有了皇家這座靠山,札蘭泰的成長道路將會平坦許多,不會因為父親的去世而遭受冷遇。
公主和札蘭泰的婚事定下后,乾隆立即安排人手負責札蘭泰的教育和生活。
最好的老師被派去教導他讀書習武,宮中派了專人定期送去豐厚的賞賜。
每逢節日,皇家必有厚禮送到兆惠家中。這個原本可能因父親去世而變得暗淡的家庭,因為乾隆的關照重新煥發生機。
九格格,也就是后來的和碩和恪公主,是乾隆寵妃令妃所生。
雖然年紀小,但在宮中已經受到精心培養。
公主得知自己未來的夫婿是大英雄兆惠的兒子,也是十分開心。在那個時代,嫁給功勛之后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幾年后,當和碩和恪公主和札蘭泰舉行婚禮時,整個北京城都熱鬧極了。婚禮規格之高,僅次于皇子公主。
乾隆親自為這對新人賜婚,還賞賜了大量金銀財寶和上好的宅院。札蘭泰正式成為了額駙,兆惠家族的地位也因此更上一層樓。
后來的歷史證明,乾隆的選擇是明智的。
札蘭泰繼承了父親的忠誠和才干,成為了朝中重臣,為清朝的治理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而和碩和恪公主也是一位賢惠大方的公主,夫妻二人感情和睦,膝下子女成群,兆惠的血脈得以延續。
《——【·結語·】——》
荷包求親這個故事,不只是一個皇帝獎賞功臣,它展示了乾隆對兆惠這位戰功卓著將領的真摯情感和高度認可。
在古代,皇帝能做到如此破格重視一個臣子,實屬罕見。
而兆惠一生征戰沙場,為清朝開疆拓土,收復了相當于國土五分之一的土地,這份功勛足以名垂青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