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進入盛夏,炎熱的天氣為患有原發性手掌多汗癥(俗稱“手汗癥”)的患者帶來了更大困擾,剛高考完的小趙(化名)曾經是其中的一位。寫作業時試卷被汗水浸濕,考試時無法握筆穩定,握手時擔心被嫌棄……近日,小趙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告別了困擾他整整十年的手汗癥。
手術前和手術后手汗對比,患者在接受微創治療后,手汗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青少年更易發手汗癥
今年暑假,剛參加完高考的18歲小伙小趙(化名)特意從外地來到安醫大一附院普胸外科接受治療。他告訴醫生,手汗癥困擾了他整整十年,在日常社交中,他常常感到自卑與緊張。小趙的母親也表示,孩子的心理壓力逐年加重。一家人慎重考慮后,決定趁著高考結束尋求治療。
“原發性手汗癥是一種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引起的功能性疾病,多發于青少年,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安醫大一附院普胸外科主任謝頌平教授介紹,目前,臨床上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外用藥物、口服抗膽堿藥、肉毒素注射及胸腔鏡下交感神經鏈切斷術(ETS),其中ETS手術被認為是最根本、療效最確切的治療方法。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要治好患者,更要以最小創傷、最短住院時間、最優流程為患者帶來最大滿意。”謝頌平介紹說,今年普胸外科積極對接醫院日間手術中心,開展手汗癥的快速流程手術治療,通過規范篩查、術前評估、術中精細操作和術后快速康復管理,整個流程可實現“當天手術,次日出院”。
20分鐘告別“水手”困擾
“小葉醫探”了解到,目前,醫院在手汗癥手術中采用的是單孔胸腔鏡交感神經鏈切斷術,在患者腋下開設一個約1cm的切口,通過腔鏡技術精準定位并處理交感神經鏈。術中操作耗時僅20分鐘左右,術后恢復快、疼痛輕,絕大部分患者術后4小時內即可下床活動,6小時內恢復飲食,術后觀察24小時后即可出院。
謝頌平主任團隊微創手術過程
“我們不僅關注治療本身,更關注患者長期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謝頌平指出,手汗癥雖為良性疾病,但對青少年、考生、教師、程序員等群體影響深遠。通過術前心理干預、術后隨訪干預、代償性出汗風險講解與管理,科室建立起“以患者為核心”的診療閉環體系,有效幫助患者恢復信心,重拾社交能力。
小趙在術后表示:“手術一點也不可怕,醒來后就發現雙手干爽了,從未有過的感覺。我很開心,也很感激這里的醫生團隊。”謝頌平表示,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升和醫療服務理念變革,患者對“高效、安全、舒適”的醫療體驗有了更高期望。“我們將緊跟這一趨勢,積極構建‘微創+日間’雙輪驅動的診療新模式,為包括手汗癥在內的多個胸部微創疾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旭凡 實習生 左丹 吳希媛 通訊員 馮軍偉 司盼盼 沈志明
來源:安徽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