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正式通知,明確“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禁止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AD)的治療。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以認知功能損害為核心癥狀,并伴有情緒與精神行為癥狀,導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表現和社會交往功能明顯減退。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因此被形容為“困在時間里的人”。
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的傳統治療方法多以藥物為主,但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也被稱為藥物研發“死亡谷”,多年來進展緩慢且成功率低,絕大多數研發項目以失敗告終,近20年來僅有個位數的新藥獲批上市,且仍以改善臨床癥狀為主。為了尋求更好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式,醫學界持續不斷地探索,患者家屬也在不斷地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找回被“困在時間里”的家人。
LVA手術于2018年首次應用于AD治療。有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全國28個省份130余家醫院開展此手術,累計完成超千例。
這項備受爭議的手術,在患者家屬中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兩極評價。支持者認為,中晚期AD患者缺乏有效藥物,手術被視為“最后一搏”,“哪怕1%希望也想嘗試”。而反對的家屬反饋患者術后病情惡化,且費用無明確標準,從1萬至21萬元不等。
阿爾茲海默癥(AD)的出路在哪里?冬雷腦科醫院集團總院長、上海冬雷腦科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劉衛東教授表示,就目前來講,AD是“可防不可治”的。
AD的核心病理特征——β淀粉樣蛋白(Aβ)斑塊沉積和Tau蛋白神經纖維纏結——會導致神經元永久性死亡。死亡神經元無法再生,已形成的神經突觸連接也無法恢復。因此,AD尚未發現逆轉的方法。
當前所有宣稱“逆轉AD”的療法(如干細胞治療、淋巴手術等)均無科學依據。真正的病理逆轉仍需長期科研攻堅。
盡管現在AD是不可逆的,但患者及家屬也不必過于悲觀,早期干預已能顯著改變疾病軌跡。當前AD治療已進入精準干預時代,通過生物標記物分層選擇療法是關鍵。
對AD早期患者而言,侖卡奈單抗等藥物能起到較為明顯的延緩疾病發展的作用。另外,AD早期患者可通過科學的飲食營養+運動+睡眠+認知訓練+血管風險控制,使認知衰退速度減緩。
但對于中晚期患者,尚未發現有效的藥物。中晚期患者應聚焦生活質量,優先選擇緩和醫療(如疼痛管理、情感支持)。
隨著年紀的增長,50歲左右就會出現記憶力的下降,這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AD的預防,而不是在確診AD后再進行治療。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冬雷腦科推薦的預防方案包括腦健康的篩查與腦力營養素的補充。
腦健康篩查的核心價值在于捕捉AD病理的“黃金時間窗”,可以比癥狀早15-20年發現病理,無需等待癡呆發生。早檢出、早干預,可以延緩發病10年以上,贏得等待新療法上市的寶貴時間。
原標題:《LVA手術被叫停后,阿爾茨海默病的出路在哪里?》
欄目編輯:王蔚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左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