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教師評職稱這個事,那可真的是大起大落,有人甚至因此,抑郁了。
某書網友分享了自己身邊的一個例子,學校里一位女老師,27歲時就評上了中級職稱,可今年已經50歲了,還沒有評上副高 。
她剛入職的時候,學校的定位是“教學型大學”,評職稱主要考核教學相關的指標。結果到她32準備申請評副高的那一年,學校改定位為“教學科研型大學”,而一直在教學上發力的她沒能跨過副高的門檻。
隨后幾年,學校引進的老師多為 985大學畢業的博士,科研能力突出,所以她評職稱,屢戰屢敗,到今年50歲又參加了一次副高評審,結果排第四,直接情緒崩潰,后被送去醫院,診斷已經中度抑郁了。
帖子底下,網友的留言也很精彩。各有各的辛酸淚啊~
網友留言
1.還有更慘的,我所在單位55歲講師,評了6年副教授都沒搞成,有一次我是評委,為他呼吁,還是沒成功,為啥要幫他吶喊呢?我和這位黃金講師是同一年入職的。
2.理解!我42歲,一個失敗的講師,也曾經因為評職稱郁郁寡歡,吃了半年的調整情緒和睡眠的藥物,無數次自我開解,說服自己接受平庸和失敗,慢慢緩過來了。雖然沒有完全好。我接受我的現狀是我自己的不夠努力造成的,別的都是借口。只能說每個人的選擇和志趣都不相同,且平庸且珍惜吧!
3.江蘇省許多高校教授的入門條件是四個必須:
①博士學位;
②國外一年以上經歷;
③國家級項目結題(省部級不算);
④一級權威期刊論文至少1篇。
4.你們要看看這位:國外博士、博士后回國,踏踏實實講課做科研,雙語教學就想到他。疫情期間,60歲以講師退休。沒有什么儀式、會議、say byebye,就跟沒有存在過一樣。每個人都有變老離開的一天。
我們這些庸人自擾,本尊還不是偶爾走過,偶爾出現在球場,身體健康,夫復何求?!想想06年國外博士后,到60歲講師退休,你就知道自己已經夠幸福了啦!
5.有人上了,必然有人因此落選了。同情了這個可能坑了那個。所以還是按規則來吧。
6.現在已經很難了,中老年人要和年輕的博士競爭,當然不占優勢。但是10年前20年前還是很輕松的,該評的時候沒評,錯過機會就麻煩了。
7.大學教師不再是個好職業,各種考核各種競爭,學生盯著你、單位盯著你、社會盯著你,以為你收入很高。不過呢,如果只想找個買五險一金的地方,大學是個好選擇。
8.認識一個中部地區的高校老師,不惑之年仍是講師,但因為技術好,橫向課題多的很,開著百萬豪車。而他們學院的二級教授們開著30多萬的車。
9.不要太把職稱當回事,身體是第一位的。
高校講師為評職稱有多拼?
《我國高校教師職稱晉升影響因素的事件史分析》一文中,對136位華東地區四所研究型高校教師調查后發現,講師職稱的平均年齡是 29.8 歲,晉升至副教授時的平均年齡為 34.2 歲,晉升至教授時的平均年齡為 40.8 歲。從講師到正教授一共需要12.5年。
“沉沒成本太高了!” 面對科學網記者,一名大學教師狄明感嘆,“職稱每幾年一評,但每次評審都不能只評價累積的成果,而是要有新成績,這就迫使教師們不斷‘量產’一些沒有價值的成果,導致其無法沉下心來做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如今的高校中,處在“吃不飽”狀態的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并不在少數。于是,狄明看到了周圍一幕幕針對職稱評審的“荒誕劇”。
“至少現在來看,找課題、做項目依然是教師們評職稱的最重要途徑,但能夠順利拿到項目、課題的畢竟是少數。”狄明說,大量的教師還是要掛名、代發,甚至找人代寫論文,不停地想辦法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各種文章的最后,哪怕是第三作者、第四作者、第五作者……甚至在個別情況下,有的教師公然大打出手,為的只是爭奪一個職稱評審的“名額”。
職稱金字塔是職稱越高,人就越少。大多教師所花費的時間可能不僅僅是十余年,甚至有二十年、三十年,有些直至退休了還是副教授。而有些特例用幾年就能完成。何老師就見過一位講師只用了4年就成為了副教授!當時評教授的時候才三十一歲。當然,這跟年輕人的“時代紅利”有關,博士剛畢業,30歲出頭,就直聘教授、副教授的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不過,2025年教師職稱改革有一些新政策,強調"破五唯",不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等。多元評價體系被引入,如人民大學建立了六維打分評價體系,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六個維度。
對于基層教師,各地有傾斜政策,如海南省規定基層教師任教滿15年可申報高級職稱,教案可替代論文;江蘇省明確鄉村教師任教滿30年可直接認定正高級職稱。
或許在未來,職稱的評定也會更加多元化。
本文轉載自募格學術,
整理來源自知乎、科學網、學術橋、今日頭條、PaperRSS等
數學好物
最后再來關注一下
超模君精心研發的數學文化T恤!
穿在身上的
不僅僅是信仰!
“同理可得”與“顯然易證”文化T恤
數學文化中的密碼
信息量爆炸的文字
原價 269元
超模君特惠價139元!!!
趕在夏天的腳步前
把它和對數學的信仰帶回家吧~
大家好,這是【超模君】項目的主理人中大數學博士【大Lee】的個人Vlog視頻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視頻號。
喜歡《數學有什么用系列》記得關注超模君Vlog,點贊和點小愛心哦,
一路堅持,靠的是大家!
在這里我會爭取日更(大家可以監督),一天一個主題。
在視頻號,分享知識,見解,生活碎片,以及家庭生活的日常花絮。
最近在做【優質國貨賦能】和【安全產品溯源】。也歡迎大家一起做云股東和云監工。
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留言互相討論分享進步。
點擊長按關注
簡介:超模君,數學與交叉科學教育自媒體博主,中大數學博士,有倆崽崽和一潔癖的太太。愛分享有用的數學建模知識,愛深挖有趣的交叉科學人物故事,愛為靠譜的現代教育、提升幸福感的產品打call。著有 《芥子須彌·大科學家的小故事》、《數學之旅: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漫畫數學:閃耀人類的54個數學家》、《一份鐘數學》 (已售罄)、《薛定諤的貓:漫畫大科學家的小萌寵》(已售罄)、超模君幽靈魔方、超模君丙烯馬克筆等廣受大人與孩子們喜愛的作品。
在這里,超模君不定期會有腦洞大開,和你分享一些新研發出來的,小而美的,有故事的,有知識的理工創意產品,期待與您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