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少吃主食總沒錯吧?”這是很多糖尿病人的常見想法。確實,米飯、面條、饅頭這類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于是有些人為了控制血糖,就拼命減少甚至不吃主食。這樣做真的能管住血糖嗎?結(jié)果可能恰恰相反,甚至更危險甚至是致命的,為什么呢?
首先,少吃主食不等于控糖成功??刂蒲?,關鍵在于“穩(wěn)”,而不是簡單的“低”。一味地少吃主食,可能引發(fā)一系列問題,讓血糖像坐“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反而對身體傷害更大,這是因為:
NO1:能量攝入不足,身體“鬧罷工”,機體代謝更紊亂
血糖是身體細胞進行生理活動最基本的“燃料”,主食吃得過少,“燃料”嚴重不足,就像汽車沒油了一樣。各個器官組織的生理活動沒辦法正常進行。這時身體就會啟動“應急模式”,試圖通過其他途徑獲取能量,反而可能導致**糖代謝更加紊亂**,血糖控制更加困難。
NO2:增大低血糖發(fā)生風險,“逼迫”身體“燃燒”脂肪
由于食物來源的葡萄糖太少,最直接的風險就是發(fā)生低血糖,出現(xiàn)頭暈、心慌、手抖、冒冷汗、甚至昏迷,這些癥狀非常危險甚至有生命危險,需要立即處理。這種情況下,機體不得不“拆東墻補西墻”,大量分解脂肪和蛋白質(zhì)來供能。脂肪分解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種叫“酮體”的物質(zhì),如果酮體產(chǎn)生過多,堆積在血液里,就會引發(fā)一種非常兇險的急性并發(fā)癥——酮癥酸中毒,得不到及時糾正會危及生命。
NO:血糖“過山車”式大幅波動,危害遠超單純高血糖
一旦因為主食吃太少發(fā)生低血糖,身體會啟動強烈的自我保護機制,分泌大量升高血糖的激素比如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試圖把血糖升上來,往往會導致血糖短時間內(nèi)飆升,形成“低血糖高血糖”的不斷變化的惡性循環(huán)。研究證實,這種忽高忽低波動的血糖,就像蹦極一樣,比起單純高血糖對血管、神經(jīng)等的損傷更來勢洶洶,極大地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視網(wǎng)膜病變、腎臟病變等并發(fā)癥的風險。
由此可知,糖友不能不吃主食,少吃也要有底線,一般建議是每天吃4-6兩,最低不應少于2.5兩,這是維持基本生理活動和避免上述風險的關鍵量。需要注意的: 這個2.5兩的“兩”指的是生米、生面的重量,可以粗細糧搭配, 用糙米、燕麥、藜麥、雜豆、薯類代替部分精米白面,利用它們富含膳食纖維消化吸收慢的特性,更穩(wěn)定地控制血糖。
你明白了嗎?點個贊轉(zhuǎn)發(fā)給更多糖友吧,關注天天聽健康,方便每天學健康養(yǎng)生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