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儀征,對原平臺表示感謝!
◆免責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
用設計語言喚醒歷史記憶
儀征大碼頭保護開發項目LOGO征集
評選活動圓滿舉行
7月10日上午,“點亮歷史記憶,共繪城市未來——儀征大碼頭保護開發項目LOGO征集評選活動”在儀征城發集團16樓會議室順利舉行。現場匯聚知名學者、媒體人士等共話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設計融合。
作為承載“江河交匯、鹽運商幫、水工遺產” 三重文化基因的城市地標,大碼頭當前建設穩步推進,招商工作成果顯著。已有多家涵蓋特色餐飲、文化體驗、精品零售、非遺工坊的品牌確定入駐,其中既包括延續碼頭商貿記憶的老字號,也有注入新鮮活力的創新業態,未來將重現商賈云集的繁華盛景。
活動現場,儀征城發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光亮首先向與會的嘉賓、媒體代表通報了攔潮閘與大碼頭遺址入選第九屆江蘇省文保單位的信息,并介紹了LOGO征集、評審的初衷與理念,希望各位專家、社會媒體對大碼頭項目繼續關注和支持。
會上,儀征當地知名歷史文化學者帶來精彩分享。巫晨老師在發言中強調,這一歷史遺址未來將是全體儀征人民值得驕傲的文化瑰寶。他指出,大碼頭最核心的競爭力在于其入選省文保單位的遺址本體:攔潮閘曾是漕運暢通的關鍵保障,子鹽碼頭更是明清鹽運繁榮的直接見證,二者在歷史上對區域社會民生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LOGO設計需深度融合漕運、鹽運元素與長江運河交匯的地理特征,方能彰顯其厚重的歷史價值。
這一項目的推進,不僅是對歷史文脈的傳承,更是儀征城市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汪向榮老師則從視覺符號系統構建角度提出見解:大碼頭項目是儀征歷史文化的重要的點,未來將串聯起城市文化線,進而形成輻射全儀征文化面,因此LOGO 設計需與儀征城市標識、歷史文脈及城發集團形象相協調。他建議,可從 “水、碼頭、橋” 三大核心元素切入,也可對 “匯”(江河交匯)與 “運”(漕運、鹽運)二字進行藝術化演繹,力求簡潔鮮明、便于傳播應用。
隨后,近百份征集作品中的候選方案逐一亮相,設計者以都會橋、攔潮閘、九龍橋等元素為靈感,用圖形語言詮釋“歷史記憶與城市未來” 的主題。評委通過線上投票優選出多個方案,并圍繞文化契合度、創意表現力等維度進行點評,為后續方案深化提供專業建議。
此次評選不僅是一次設計比拼,更標志著大碼頭在文化 IP 塑造與商業落地中的同步推進。隨著 LOGO 的征集和評選,結合順利推進的招商工作,這片承載城市記憶的區域將加速蛻變,成為儀征集歷史傳承與現代生活于一體的地標街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