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探索打造年輕人喜愛的工會活動品牌,扮靚職工“夜生活”(引題)
在這里,一線職工變身脫口秀“梗王”(主題)
本報記者 李潤釗 本報通訊員 潘書婷
“日光巖上沒日光,怎么辦?開盞日光燈就行了!”國網廈門供電公司思明供電分部電力工程師林允森身著一身素色工裝登上舞臺,一句爆梗便點燃全場氛圍。
日前,在由廈門市總工會主辦、市工人文化宮承辦的不一“Young”的奮斗者職工脫口秀之夜的舞臺上,一段段直擊職場熱點、工作趣事的“工味段子”激起掌聲、笑聲無數。
舞臺上的演員并非都是專業喜劇人,而是來自廈門托育、航空、電力、醫療等行業的職工。他們穿上職業工裝,化身職場最強“段子手”,在這個屬于職工自己的舞臺上悅納自己,也悅納他人。
“爆梗”源自工作日常
作為“開場演員”,林允森已在當地喜劇圈“混跡”5年有余。作為廈門最早的一批脫口秀演員,雖然曾經上過不少于兩百場脫口秀演出的舞臺,但這是林允森第一次穿上自己的工服,以電力工人的身份講脫口秀。
“以前我的段子大多講的是生活中的趣事,這是我第一次在脫口秀舞臺上聊本職工作。”在林允森看來,普通脫口秀可以調侃生活,但在這場面向職工群體的演出中,他試圖用最“狠”的語言去重新挖掘崗位背后的價值。
為此,林允森花了兩個月時間,將自己在與商戶、與景區工作人員、與供電所同事們交流中收集到的“電力往事”記錄了下來,經過反復打磨,轉化成了上臺分享的段子。“聽到臺下的笑聲,我找到了更多來自工作與職業的共鳴。”他說。
和舞臺上“老練”的林允森不同,廈門市中醫院推拿科醫生于恒還是一名脫口秀“萌新”。平日在診室里給病人針灸理療的他,把舞臺上的自己比作了“帶著鎖鏈跳舞的脫口秀醫生”。在他看來,職工脫口秀不僅傳遞幽默,也是傳播醫療文化的舞臺,激勵他“把醫學知識變成一個個鮮活段子”。
“最閃光的‘爆梗’源自最平凡的勞作!”在演出后臺,于恒打開手機備忘錄和記者分享,他前不久在給一名外國患者針灸推拿的過程中,外國患者對于恒說:“天哪!你扎到了,我的靈魂!”這段經歷成為他段子的素材。
在工作現場收集笑料,在舞臺現場收獲歡笑……于恒表示,這是他在工作與脫口秀之間維持“能量守恒”的秘訣。
用段子去去“班味”
忍俊不禁、心領神會、哈哈大笑……在這場職工脫口秀現場,有人在舞臺上傳播“快樂”,也有人在臺下尋求“共鳴”。
來自廈門金龍客車涂裝產線質量組的一線工人李志金,平日里是個性格內斂的人,習慣了在車間工位上“默默干活”,可在職工脫口秀的觀眾席里他卻是用笑聲“領笑”的那一個。演出現場,一段關于加班的段子把他的思緒從演出現場,拉回到那些在車間加班到凌晨的日子。
“以前加班的時候,累得腰酸背痛,心里也會抱怨。”但聽到臺上的演員把那些和工友們相互打趣的場景用段子講出來,李志金突然覺得,“那些一起熬夜奮斗的時光,其實也很甜、很珍貴。”
“下班后來這開懷笑一笑,一身的‘班味’都散了!”
“咱們職工自己講的,全是身邊事,就像和老伙計嘮家常,格外親切。”
和李志金的感受相似,不少職工也在開懷大笑之余,在職場段子里找到了一份久違的松弛感。
“平時敲代碼的日子枯燥又漫長,今天聽到臺上分享自己工作壓力,我發現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堅持。”來自科華數據的職工李惠在演出結束后感慨,“那些藏在段子里的熱愛與堅持,比‘網絡熱梗’更能打動人心。”
穿著藍色工裝的餓了么外賣員賈冰是臺下觀眾席里笑容燦爛的“顯眼包”,趕著送完最后一單外賣,他也匆匆趕到現場,坐在臺下的他,聽得格外入神。
“我們外賣員每天風里來雨里去,遇到的人形形色色,有時候遇到一些麻煩事兒,心里特別委屈。”但聽了脫口秀,賈冰發現,“原來換個心態,每一次送餐都可以是一次特別的體驗。”
一次“從0到1”的探索
“如何創新工會文體活動,更好地滿足年輕職工的文化需求?”這是今年初,廈門市工人文化宮負責人陳宏在一次文化宮工作例會上提出的問題。
而舉辦“職工脫口秀”則是文化宮干部們從職工中征集“提案”,找到的答案之一。
今年2月,廈門市工人文化宮帶著這些疑問組團到當地脫口秀俱樂部實地考察,在觀看完脫口秀演出后,工會干部們和脫口秀演員們圍繞著“去除班味”開啟了頭腦風暴,這場實地考察堅定了工會干部們做場職工脫口秀的想法。
“脫口秀演員很多都有本職工作,職工隊伍里也有不少能說會道的人,兩者一結合,辦職工脫口秀正合適!”陳宏笑說。林允森便是在那次實地考察現場“撈來”的職工脫口秀演員。
“缺演員”的問題有了解題的思路后,內容便成為主創團隊最糾結的難題。
“傳統的脫口秀,聽眾雖然可以從吐槽職場中獲得一時的愉悅,但依舊沒辦法擺脫‘職場焦慮’的困局”。為此,在這次脫口秀演出的劇本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花了近2個月時間,對劇本進行了逐字逐句的打磨。
“刪減晦澀難懂的技術內容”“融入職工工作生活的真實細節”“在玩梗中展現崗位背后的付出與價值”“給予職工觀察工作的新視角”……這些創作的“初衷”逐漸成了團隊和演員們的共識。
“相比健身的揮汗如雨和閱讀的沉浸思考,簡單的大笑或許能更快讓職工從中獲取能量、釋放壓力。”陳宏告訴記者,在演出結束后的散場通道里,有觀眾在告訴他:“在這里,笑也是工作的‘解藥’!”
而在廈門,像這樣“從0到1”的探索還在繼續。“探索打造年輕人喜愛的工會活動品牌,成了市總工會的新目標。”廈門市總工會宣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豐富職工“夜生活”,廈門工會打造了“文化喜樂匯”品牌,將持續推出紅色劇本殺、快閃音樂會等新形態的文化潮玩活動,力求以更貼近職工需求的方式扮靚8小時外的職工生活。
來源: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