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是俄羅斯自開戰以來最慘烈的一個夏天。俄軍發動了自2022年入侵以來最殘酷攻勢。不是閃電戰,而是一場緩慢、殘忍的消耗戰,慢慢吞噬生命,只為換取地圖上幾乎看不見的微小進展。
《經濟學人》估算,僅今年夏天開始以來,俄軍就損失了超過3.1萬名士兵。蘇聯在阿富汗打了十年,總共才死了1.5萬人。而俄羅斯一個季度就翻倍了這個數字。
頓巴斯地區,特別是頓涅茨克周邊,成了讓肉聯廠。俄軍的戰術簡單得可怕:先用躲在烏軍防空圈外的戰機投擲巨型滑翔炸彈,接著用鋪天蓋地的炮火洗地,最后派出步兵沖鋒。
這些士兵往往沒什么裝甲掩護,像活靶子一樣穿越開闊地帶。俄軍內部管這叫肉突,就是字面意思就是用血肉之軀開路。
這種一戰風格的戰術加上21世紀的武器,制造出的效果讓人頭皮發麻。每一波進攻都像在測試烏軍的彈藥儲備,用士兵的生命換烏軍暴露火力點。
俄軍好像在賭:到底是西方的炮彈先耗盡,還是俄羅斯的人力儲備先見底。
更可怕的是這套戰術背后的邏輯,士兵成了一種可再生資源。他們不在乎犧牲多少,只在乎能不能堆出幾米前進。
這種思維直接導致了一個反常現象:俄軍越是在戰場上吃敗仗,就越變本加厲地投入兵力。
烏克蘭這邊也不好過,雖然守住了大部分防線,但每天都在消耗難得的彈藥和精銳部隊。
西方援助的武器確實先進,但數量有限。俄軍用人把高科技戰爭拖回了最原始的消耗模式,讓每一寸土地都紅了。
當俄羅斯在頓巴斯玩20世紀的老戰術的時候,烏克蘭在用一套科幻感十足的無人機墻作為回應。這不是什么實體城墻,而是一個由數萬架廉價無人機組成的智能防御,像一張無形大網籠罩整個前線。
偵察無人機24小時不間斷巡邏,它們是天上的眼睛,幾公里外就能發現俄軍動向。一旦捕捉到俄軍集結的信號,坐標立刻傳回后方。
緊接著出場的是FPV自殺式無人機,這些幾百美元一個的飛行炸彈能精準鉆入坦克艙門,或在空曠地帶追殺單個士兵
俄軍被逼得用高爾夫球車和越野摩托運送部隊,因為裝甲車一露面就會成了廢鐵。
而從上個月開始,就在俄軍把全部精銳投入頓巴斯時,烏克蘭突然又在庫爾斯克方向打出了漂亮得反擊戰。目的不是要再次占領俄羅斯領土,而是調虎離山。
面對烏克蘭越境部隊,俄軍只能派出二流的邊防軍和動員兵應付,因為主力都在東邊拼命。這一招逼得俄軍從頓巴斯抽調精銳回防,瞬間減輕了烏軍東線的壓力。
俄軍的人力優勢正在變成劣勢,前線部隊里充斥囚犯兵、速成訓練的新兵和不愿打仗的奧特卡茲尼基。
雖然官方極力掩蓋,但近百萬的傷亡數字卻人盡皆知,這也意味著數百萬個俄羅斯家庭悲劇。宣傳委員們再強大,也擋不住這么多失去親人的悲痛在民間蔓延。
這個夏天證明了一件事:俄軍的人海戰術既殘忍又低效。他們用蘇聯時代的思維打21世紀的戰爭,付出慘重代價卻只換來微不足道的進展。
烏克蘭則用無人機、電子戰和靈活機動證明,科技和創新才是現代戰爭的決定因素。
現在戰場態勢很清晰:一邊是俄羅斯的人力儲備已經枯竭,一邊是烏克蘭的技術優勢越來越明顯。2025年的夏天,現實對比已經為這場戰爭給出了最終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