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榮昌區夏布小鎮,走進鄉村帶貨主播們的直播間,為他們送去直播帶貨“法律知識套餐”。
團隊成員在調研現場向商戶普及直播運營的法律常識
當天下午,實踐團隊深入夏布小鎮,通過走訪直播商戶、實地進入非遺工坊和電商直播間,全面了解當前鄉村直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有些平臺規則不清楚,直播間一不小心就被封了。”從事農產品直播的楊婆婆坦言,作為新晉主播,最擔心的是“被平臺處罰卻不知道錯在哪里”。
一名非遺手藝人則表示:“折扇類文創產品剛嘗試直播銷售,但知識產權怎么保障還不清楚。”
實踐團隊成員向正在直播的鄉村主播調研直播內容合規情況
針對這些問題,團隊成員開展“點對點”法律服務,圍繞《廣告法》《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規,詳細講解直播內容的合規標準、商品知識產權保護要點及侵權后的救濟路徑,幫助鄉村商戶提升法律意識,降低運營風險。
“你們來得太及時了,我回去就準備調整直播腳本,規避這些問題。”非遺傳承人在聽完普法講解后表示收獲頗豐。
團隊成員采訪榮昌“鹵鵝哥”,了解鄉村直播現狀
調研與普法之外,實踐團隊還通過與直播商家、平臺技術人員交流,了解數字化運營面臨的現實挑戰,鼓勵青年主播不斷提升內容創意能力與數字工具運用水平。
團隊還對話了“榮昌鹵鵝哥”,了解了他在直播過程中面臨的合規難點和發展困惑。“選好賽道、注重內容、持續創新才是關鍵。”面對學生的采訪,“鹵鵝哥”分享了自己從傳統鹵味走上網絡直播的經驗之路,也表達了對鄉村直播“規范化、專業化”未來發展的期許。
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暑期實踐團隊將繼續開展“法律+數字”雙融合調研與宣講行動,把專業知識播撒在田間地頭,以青年擔當賦能鄉村治理,為網絡直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與智力支持。
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