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縱膈小細胞癌,來自山東,2023年8月,在當地體檢查出“縱膈內7x6.1cm腫物”,據家屬講述:“當時醫生都不給手術,硬是找了熟人才切的”,結果是“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之后做了放療25次,化療8期,但是效果不好,2024年6月17日復查:腦部多發轉移。醫生說:“化療沒效”,評估生存期僅有“3個月”,家屬不愿放棄,于是轉而到我院求診,如今已經一年了,近期復查:腦MR相仿,腹部CT相仿,全身上下就血脂高一點,其它指標都正常。
盡管患者如今狀態相當不錯,但是,他的經歷還是有一定警醒作用的。對此,袁希福老中醫認為:“化療幾乎成為腫瘤治療的常規手段,但它并不能阻斷復發轉移的腳步。” 這話不無道理 —— 倘若化療真能徹底遏制腫瘤,那么患者在完成手術與化療后便應不再復發,可現實卻是,每年有數百萬人接受化療,腫瘤死亡人數依舊居高不下。
化療并不能阻擋復發
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化療藥物就如同農田里的除草劑:它確實能起到除草效果,但絕非一用就見效、能徹底根除雜草,更多時候只是暫時抑制其生長。當然,也存在 “除得干凈” 的情況——大量噴灑除草劑,雜草、莊稼一起枯萎,最終地里什么都長不出來。但這樣的 “除草”,顯然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
化療的原理亦是如此, “以毒攻毒” 殺死腫瘤細胞,劑量過大可能導致 “瘤除人亡”,而劑量正常或偏小,又難以避免復發轉移。因此,即便按療程完成 6 期化療,也難以阻斷復發。
盡早認清化療的局限性,不能寄望于化療清除腫瘤,需要在化療期間借助中醫加以補充。化療主攻 “消瘤”,中醫則側重 “扶正元氣”,通過調理臟腑功能、改善氣血狀態,讓患者身體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如此一來,那些潛藏的殘余癌病灶便難以在化療間隙趁虛而入、興風作浪,從而降低復發轉移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