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高級工藝美術師 張旭:這次咱們跟著總臺來到意大利,我也想讓咱們的非遺景泰藍,用獨特的創新的造型到世界上去展示,也讓大家對咱們中國的傳統藝術流連忘返。我們的父親也是我的師傅張同祿,他就是從接觸景泰藍開始對產品有著創新,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紋樣都可以轉換成時代的風采。比如說《宮燈葫蘆》這件作品拿到了意大利,這次展出也受到了現場很多人的關注,后續我們也看到很多不同的宣傳報道,也都是對咱們中國的國粹藝術非常喜愛。
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高級工藝美術師 張穎:這件作品就是在意大利大放異彩的我父親張同祿大師的作品《宮燈葫蘆》,它的造型非常飽滿圓潤。很多人都很感嘆,說原來景泰藍可以做出這么靈動的造型來,造型上它就已經取勝了。過去人家都說我父親是"器型之王"。作品邊上掛了一個這么俏麗的宮燈,宮燈上面掛了很多靈動的穗,微風一來,絲絲作響,有靈動的聲音。意大利人看到這個葫蘆的時候,紛紛留影,跟我們來探討景泰藍的工藝。這件作品也是一起隨行展出的,是我的作品《鳳舞鶯歌》。它的顏色底色我用的是瓷白色,白色是最難的,一點雜質都不能有。還有它的這個雙耳鳳耳,我是特地讓它大起來,讓鳳凰馱著咱們的吉祥可以飛到你我的心里、你我的眼前。
張旭:這件作品名稱叫《祥瑞》,我在創作上也很多的時候會考慮用現代這種雕塑藝術體現景泰藍的造型。其實藏羚羊的羚羊角很短,我在創作時候做成了一個夸張的處理,讓它有一個向上伸展,積極向上、健康茁壯成長的寓意。
張穎:我們也有體驗的環節,是我們的掐絲工藝跟點藍工藝。點藍工藝讓你直觀地就能看到美麗的畫面;掐絲工藝讓大家知道這么漂亮的花紋可不是畫出來的,是用銅絲彎起來的。所以他們才知道為什么景泰藍是中國的獨有的傳統技藝,因為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像咱們這樣可以掐出細密的絲,可以掐出美麗的花。那真的人山人海圍過來都想來試試中國藝術。
張旭:他們在試著體驗互動的時候,特別小心翼翼,把那個一小點的圖案的顏色填上去。他們很高興,覺得很神奇,他們非常佩服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也非常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中意兩國的友誼通過文化進行交流,國際友誼能夠長長久久。我希望咱們總臺將來可以將更多優秀的非遺傳統工藝以這種既有成品又有互動的形式帶到世界舞臺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