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易
當代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尷尬,手機取代了圍爐夜話的溫情,傳統孝道面臨著傳承危機。短劇《母親的眼淚》不由引起人們關于孝道的思考以及靈魂拷問。
“父母在,不遠游”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完整的孝道哲學,傳統物質供養、精神敬重與傳宗接代三位一體,極力維護家族血脈與倫理秩序的延續。農村,通過日常勞作、節慶儀式和口耳相傳得以強化,孝道往往體現在共處同一屋檐下的朝夕相處中。“臥冰求鯉” “哭竹生筍”通過戲曲、說書等形式深入民間,成為幾代人孝道推崇的典范。
《母親的眼淚》中母親癱瘓了,卻展現了贍養老人過程中的現實困境與現實苦澀。對時代無情錘擊,對情感救贖的無情壓力——職場壓力、經濟負擔、甚至普通人活得煎熬。娘的眼淚,是這個世界癱瘓的無奈。
《母親的眼淚》能引發廣泛共鳴,充當了情感捫心自問機制。成為一個時代一種缺失情感無情的體驗,得把良心泯滅后尋找再生的難以為續的踐行。
《母親的眼睛》里一個小姑娘挺身而出要擔起孝道的責任,是黑暗一道淚的閃光,完成了某種情感宣泄與道德自省。更是未來與這個時代宣戰的誓言。我們的命門被擊打沉默后毛骨悚然。
這部短劇喚醒對親情關系的重視,再有,感動落淚后轉化為對身邊老人的實際關懷。目前,老人的贍養問題,充滿了焦慮與逃避心理。代際居住分離成為常態的今天,需要建立一種適應現代社會的孝道倫理。《母親的眼淚》而非提供簡單模仿的模板。她在探尋孝道在當代社會的傳承,現在的中國人怎樣成為生活中孝道的實踐者與創新者。重新思考“母親癱瘓了怎么辦?”重大人生課題。當然,人們面臨的生存壓力,呼喚一種基于相互理解的代際倫理的偉大誕生。需要扎根于日常生活、適應現代家庭形態的情感實踐方式。
《母親的眼淚》主導認知時代,傳承孝道的積極意義。生活是細水長流艱辛,每個人都有孩子,也都是老人。丟棄孝道,其實是自己拋棄了自己。夜靜了,把世界堵在星光之外,也許,該是思考的時候了。也許,這才是這部短劇想告訴觀眾的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