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本該是孩子們快樂成長的溫馨樂園,卻成為傷害孩子健康的“毒窩”。
據天水聯合調查組通報稱,在園長朱敬琳和投資人李慧芳的同意下,后廚人員往食品里添加非食用的彩繪顏料。也就是說,對顏料的用途性質,能否食用,她們心里是明白的,明知不可為卻為之,可見她們對孩子們有多狠。
實際上,幼兒園真正的管理者是李慧芳,朱敬琳作為她的親戚,不過是執行日常管理的角色,類似“職業經理人”。在麥積山乃至天水市教育圈,李慧芳一度是個頗具名氣的風云人物,可如今看來,她就是個典型的“雙面人”。
在公眾視野里,她以成功企業家的形象示人,熱衷于各類公益活動。她不僅投身幼兒教育事業,成立多家幼兒園,還關心老人和婦女,牽頭成立的“婦女微家”,曾被麥積山當作亮點工作宣傳。此外,李慧芳身兼麥積區政協委員等多重身份,榮譽證書掛滿墻,在當地幼兒教育領域是響當當的人物。
然而,撕開這光鮮亮麗的外表,內里卻是令人作嘔的利欲熏心。李慧芳先后投資了四家幼兒園,其中她成立的第一家幼兒園,名字竟叫“慈愛幼兒園”,如今看來,這名字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這些被鉛污染的食物,孩子們可不是吃了一天兩天,鉛中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意味著孩子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吃了很久這種帶毒飯菜。按照規定,幼兒園本應定期為孩子進行體檢,可在之前的體檢中,為何就沒發現孩子們血鉛異常的問題?這背后,到底是體檢流程的敷衍了事,還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隱情?
天水幼兒園的血鉛超標事件,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官方通報像塊補丁,看似蓋住了窟窿,可補丁底下的線頭全露著,隨便一扯就破。
首先,最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在天水相關部門檢查時,天水當地醫院給家長的答復清一色是“正常”,可當家長們不放心,帶著孩子轉到西安三甲醫院后,檢查指數卻顯示異常,比天水醫院的檢測結果多了近20倍,同樣是對孩子血鉛情況的檢測,為何兩地的檢查結果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天水那邊的檢查,到底是技術水平有限,還是存在某些人為干擾因素?這一連串的疑問,就像一團團烏云,籠罩在公眾心頭。
血鉛檢測又不是什么高精尖技術,鄉鎮衛生院都能做的基礎項目,怎么到了天水就出了這么大岔子?要是一兩個孩子結果有出入,還能歸咎于個體差異,可兩百多個孩子里,多數都差出這么多,說設備不行、技術不夠,誰信?就算把檢測儀器搬去月球再測一遍,也造不出20倍的差距。
一個幼兒園園長加投資人,就算能量再大,也動不了醫院的檢測系統。能讓這么多孩子的血鉛數據集體“隱身”,背后沒點硬關系、沒點利益勾連,根本辦不到。是誰在背后授意改數據?這么做是為了掩蓋什么?是怕事情鬧大影響地方形象,還是牽扯出更復雜的利益鏈條?
其次,官方認定的“禍源”,后廚加了含鉛染料的發糕和玉米腸卷。家長們直接炸了:“一星期就吃一兩回,能把孩子吃成這樣?”這話糙理不糙。鉛中毒是個慢性過程,得長期大量攝入才會這么嚴重。誰家孩子天天拿染料當飯吃?
三是李慧芳在當地開了4家幼兒園,都在一個市區,距離也沒多遠,在管理上都是一個團隊,按說采購渠道、操作流程差不了太多。可偏偏就這一家幼兒園爆出血鉛大面積超標,另外三家安然無恙?總不能是染料成了精,專挑這一個園子禍禍吧?
家長們懷疑的“其他污染源”,其實更值得深究。幼兒園周邊有沒有工廠?裝修材料是否合規?玩具、教具會不會含鉛?這些可能性不排查清楚,光盯著那幾頓發糕說事,純屬避重就輕。
官方通報想把鍋全甩給“違規用染料”,可邏輯上根本站不住腳。就像用一張薄紙想蓋住沸騰的開水,漏洞比鍋里的氣泡還多。家長們要的不是一紙冷冰冰的結論,是能經得起推敲的真相;公眾要的不是敷衍了事的調查,是能堵上所有疑點的實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