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血鉛的事情也就放到了今天。事情已經有快半個月的時間了,觀察了這么久,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現象沒有:血鉛超標,建制派愛國者們一言不發,裝沒看見。這不奇怪。
奇怪的是:即便媒體開始紛紛下場,我們親愛的建制派朋友們,也幾乎都齊刷刷的一言不發,裝沒看見不止他們,連大家使用一下自己的身邊觀察學,以往在你群里鬧得最歡的,動不動言必稱境外勢力的朋友,是不是也一言不發,裝沒看見?你猜,為什么竟能如此相似呢?
【參考文獻已給出】
首先我們來討論目前可以確定的事實,目前媒體也給出了監控,這個事情也不難理順,咱們來一條一條的理。兒童和教職工血鉛超標,當地暫時還沒有發現其他大規模鉛污染。
大家說顏料可比食用色素貴多了。
平臺上搜索檸檬黃,很容易買到鉻黃這種染料,這種染料的價格比食用色素要便宜不少。中國黃用量非常非常大,一斤就幾塊錢。食品級的檸檬黃,500克要二三十塊錢。
輿論質疑集中在國家標準規定顏料鉛含量不得超過100毫克/千克。官方公告里面的污染食品鉛含量超過1000毫克/千克,怎么可能做成食品后,鉛含量反而上升十倍?
答案在于國家標準的這個100是無鉛顏料的標準,而鉻黃,主要成分是鉻酸鉛,鉛是主要元素,可以占到鉻酸鉛總重量的2/3。鉛含量很高,
我們進行一下理論計算,鉛含量1000毫克,意味著每千克糕點當中摻入了1.6克鉻酸鉛,算干物質的話大約是一斤面里邊摻了兩克左右的鉻黃。這個和各個博主所實際測試的使用量是差不多的。
進一步,為什么明明標了不可食用,他們也要用邏輯是這樣的,咱們青年人安裝軟件的時候不是也經常無視風險繼續安裝嗎?
一部分中老年人能吃不能吃的東西,選擇無視風險繼續食用,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這個事情基本是能還原的,就是幼兒園采購拼多多淘寶搜索色素,蹦出來的既有工業色素又有食品色素,阿姨看見便宜的就買了。最后付出了嚴重代價,博主去西安采訪中毒兒童的家長得到的消息是老師校長和幼兒園廚房里的阿姨都吃了,這玩意兒也都中毒了,如果是刻意下毒的話,不會愚蠢到這個地步。
牢章說這些話呀,其實還是犯嘀咕的。我知道大家對于很多事情不相信,群眾不信來來自于哪里,來自于本案沒查清楚的最大疑點,那就是為什么天水市當地的檢測結果和西安市的檢測結果差距如此之大。這個問題我解釋不了。
有無法解釋的疑點就有廣泛傳播的猜測,現在流傳最廣的猜測是,2006年天水發生過大規模鉛中毒事件,當時嫌疑人指向了村里的鉛礦。而涉事幼兒園附近也有相關鉛加工企業。
這個也很容易澄清,因為如果發生了工廠污染,那水土必然含有大量的鉛,污染范圍肯定很廣,沒有可能只盯著一個幼兒園內部污染。如果污染范圍很廣泛,那么天水市肯定也早已經有大規模中毒了。
總體來看,目前通報的案情整體可信,進一步的細節還要繼續關注。目前這個事情已經國家調查組進駐,提及到甘肅省進行處理。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鼠頭鴨脖。
當時來了個局長跟大家說老鼠腦袋就是鴨脖子,這件事情透支了公信力,現在天水是在還債。
我是相信中央下來的特派員的,天水一個地級市的幼兒園,哪怕有再大能量也不敢作出汕頭當年火燒巡視組這種事情,捂不住這個蓋子。但這么一點事情都要上升到中央來管,中央也很為難啊。
兩京一十三省的擔子,攪吧攪吧,你們就攪吧。
事到如今最適合處理這個事情的人卻美美隱身了。人家說真的有這種人嗎?我告訴大家有的有的,天水日報呢?天水日報應該承擔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牢章我前段時間一直在忙回訪獨山縣的視頻,整個視頻拍攝旅程,加上后期剪輯大概花了我六七天時間。攝影是我女朋友,所以不出工資,后期剪輯是我自己來的,所以我不算了。出去做這一期節目,各種沒辦法省的硬性成本要5000左右。
主要花在租車燒油,高速費和高鐵票,兩個人幾天吃飯以及在獨山住了兩天,這些是硬性費用,沒有辦法省掉的。所以說媒體是很貴的東西。
那我們再回頭看我的賬本,大頭在哪,大頭在交通費。如果是天水自己當地的記者掏點檢測費,花個幾千塊錢這篇報道已經做出來了。這篇報道內容可以非常詳細,幼兒園到底是怎么把工業染料買進來的,當地到底存不存在大范圍鉛污染,責任人應該是誰,家長現在是什么狀況,這些都是可以報道的內容。
別的地方的記者如果說沒有錢窮不去報道。情有可原,媒體現在活著都不容易,但是天水日報你們自己是干什么吃的?那要你們干什么用?全都讓新華社記者來唄。
本地媒體要是說“沒錢、窮、跑不動”,不能報道當地負面事件,那甘肅其他地市的媒體呢?你們是沒眼還是沒腿?更別提甘肅省一級的主流媒體,怎么全都啞了?
打開天水日報的預算公開,天水日報社是差額撥款事業一級預算單位,無二級單位。
天水日報社內設機構22個,編制人數112人,實有81人,離休1人,退休30人。
2024年部門收入預算1092.68萬元,比2023年預算增加260.45萬元,增長31.3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1092.68萬元,占100%。平均每個人花掉10萬塊錢,我是看不出來這一大筆錢都有什么意義。
我們打開天水日報的官網,如此重要的社會新聞,沒有采訪,沒有調查,去當地采個水樣挖粘土,哪怕公告大眾,我們這里不存在鉛污染,這花不了幾個錢吧?至少能給社會輿論帶來一點增量吧,大家不必在這里猜,說是天水出了鉛污染。
我現在想說大家不必擔心鉛污染,我都拿不出證據說服大家,最應該干這件事情的人就是當地的媒體集團,如果你們自己不干這件事情,那么四級辦報紙留你們有什么用?
媒體有一個重要的權利叫采編權,有一張重要的證件叫記者證,這兩個東西都是壟斷的。采編權意味著當地公共部門相關人員不能拒絕采訪,記者證則代表著一張護身符,
說白了,有這兩樣東西,你采訪別人有官方名分,你寫報道能以機構發聲。
沒有的話,你哪怕是出于公益目的,去調查污染、曝光侵害,都可能被扣上非法采編 擾亂秩序的帽子。往小了說,你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往大了說,你是在越俎代庖、挑戰宣傳管理權,嚴重了,就會封號、甚至還有其他。
下到天水日報,上到甘肅省的省級媒體,拿著這些壟斷的媒體工具,卻不發揮媒體的作用。
你還不如去跟牢章報室溫超導呢,牢章這輩子翻過最大的車就是曾經做過一期“媒體無能”的視頻,用了“室溫超導”的例子作為引子。我現在回頭看,我引喻失義,我犯了錯誤,我這個視頻不會刪,一直放在那,警告我自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但那篇視頻的核心觀點是中國媒體無能,我這個觀點到今天仍然不變。
媒體最大的失敗不是選錯了立場,而是連立場都不肯表明。不是判斷錯了是非,而是連是不是個事都不肯確認。
在right和wrong之間有一個區間叫not even wrong,連錯誤都算不上。
Yes or no之間,你選擇了or,那不好意思,你沒有做媒體上桌吃飯的資格。媒體的權力,是用來采訪的,不是用來壟斷沉默的。
別說人民群眾沒給你們時間,快半個月了,深度報道做不出來,連消息都沒有一條嗎?
鑒于大量媒體已經事實上成為了地方領導的起居注,每天只會報道誰開了會、誰視察了哪條河,誰又在哪個小學門口講了三句話。根本無關緊要。
我的觀點是,以后某地地方再出了公共事件,形成了全國的公眾輿論,就應當在事后評價這個地方的媒體有沒有起到報道責任。如果作用起的好,在事件早期就介入調查、積極發聲、推動真相公開,那就該大大地獎勵,加經費、加編制、公開表揚。
如果像天水日報一樣一句話也不說,明明事情在本地爆發,全國都在討論,自己的采訪成本最低卻無動于衷。那就要撤掉他們的編制,反正中國幾千家媒體報社,也不缺這一個兩個不發揮作用的媒體。裁撤掉,你們還能省掉點稅款,這些錢拿出一小部分來,就足夠獎勵有用的媒體。
當然了,上一期跟大家談鐵路破窗的時候,跟大家提到了事情發生之后,鐵路部門不但不承擔自己的違約責任,居然還整了一批宣傳干事出來寫命題作文,痛斥旅客砸窗戶不守規則危害社會。
媒體沒有出來說,孩子們吃了鉛饅頭是惡意使用,我已經謝天謝地了,或許真不應該奢求他們太多。
章北海的自然選擇
Après moi, le délug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