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油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離休干部肖峰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5年7月8日14時30分在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去世,享年93歲。
肖峰先生自1983年至1996年擔任中國美術學院第十任院長,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他革故鼎新,克勤克儉,勇于開拓。他以其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在中國藝術教育的史冊上鐫刻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一生,是為藝術教育事業不懈奮斗的一生,是為培養藝術人才殫精竭慮的一生,是為推動中國藝術發展鞠躬盡瘁的一生。他的逝世是中國藝術界和中國美術學院的重大損失!
我們懷著無比深切的痛悼與追念,刊載學校歷任和現任領導許江、高世名、金一斌、余旭紅的緬懷文章,共同追憶肖峰先生“為藝術戰”的一生,共同感受他作為革命藝術家的宏闊豪情和美育“大先生”的為師風范,讓先生的至臻藝術風骨,在歲月中永遠流傳,令后人永遠銘記。
先驅隕落·締造永存
——泣悼肖峰先生
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許江
經過一段時間的搶救無果,肖峰院長還是走了。在宋韌老師辭世130天之后,肖院長亦赴仙山。這對革命夫妻,同志同心,終于要在天堂相聚了。此時,正是肖峰美術館落成開幕整整3個月的日子,此時也正是肖峰美術館成為乙巳春夏西湖人文新的打卡點的日子。肖老師悄悄地走了。肖、宋兩位老師,將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500余件捐獻給國家。這些作品將永遠地留在這里,記錄時代,展示風采,激勵后人,凝聚藝心。青山常伴佳作,藝館永結同心。
肖峰院長是國美歷史上第十任院長。1983年,肖院長走馬上任,以他特有的思想活力和改革銳意,帶領那一代名師打開了美院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的新氣象。他的主要貢獻在于:
(一)肖院長以他特有的大視野,認清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提出美院發展的宏大藍圖。首先他把握改革、發展的主線,讓學校的動脈與國家、與時代的大動脈同頻共振。他清醒地意識到國字號校名的重要性,力排眾議,提出“中國美術學院”的新校名,并殫精竭慮,奔走呼喚,促成國字號校名更換成功。這一校名更換不僅賡續了老國立藝術院和國立藝專的文脈,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更是以國字號的擔當,富于挑戰性地強化了學院的使命責任,樹立起中國美術教育的鮮明旗幟,這一旗幟不僅提振了學校的使命精神,更是直接把學院的學術提高到全國性影響的高度之上,提高到藝術教育的時代性變革的高度之上。
肖峰(左一)在“浙江美術學院”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的授牌儀式現場
(二)正是基于這樣一種突出的時代擔當,在肖院長的領導下,美院在各個方面都展開了突破性的拓展。在教學上,大力強調基礎訓練,強調下鄉生活的安排。在人才方面,破格引進一批優秀的青年藝術家,為學院上世紀末、新世紀初的銳意發展奠定基礎。尤其在國際交流方面,國美率先在巴黎國際藝術城設立三個工作室,讓一代教學骨干有機會提升視野,放眼世界。他及時引進萬曼先生,建立萬曼壁掛研究所,引進趙無極講習班,以纖維藝術和當代油畫新形態,來激活東方傳統,引領開放年代的時代創新,形成全院上下的中國精神與全球視野的融合熱潮,推動八五新潮的涌現。他主動地與國際名校建立校際交流,爭取青年出國深造,我自己正是這一熱潮中出國進修的一員。他還高瞻遠矚,買下了濱江地塊,為二十一世紀南山重建等歷史發展贏得生機,奠定基礎。他還創立了中國美院出版社,與浙江日報社聯合創辦美術報……國美后來所有的發展中,處處都有肖院長的布局,都有他創新性戰略的安排與思考。
1987年,肖峰(右一)與宋忠元為下鄉學生上課
(三)肖院長秉持敢為人先的實驗性、創新性的思考與識見,推進學院的學科布局。在國畫系支持當代水墨畫實驗班;在油畫系支持具象表現繪畫試點班;專項支持綜合繪畫試點教學,專項支持環藝專業的創建,直至綜合藝術系和環藝系的建立,在全國獨樹一幟。肖院長創新開放的思路,不僅打造了世紀之交美院教學的新格局,而且深深地塑造了我們后來者的治校和變革的胸懷,鑄造了國美后來突破性發展的拓展理念。
肖院長以中國美院的旗幟為心,以時代擔當為基,以創新性思考為綱,為美院新世界的發展奠定格局和基礎,為今天的中國藝術教育和中國美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梢赃@么說,肖院長是國美發展的時代先驅和締造者。肖老師和宋老師都是充滿激情的師者,又是卓越的藝術家。他們擁有幾個突出的特點尤讓我難忘:
第一個特點,肖老師的澎湃激情與宋老師的持重剛毅。肖老師是國美激情講演的祖師爺。他的講話總是那樣熱潮漾溢,氣勢磅礴。他總是能夠把他的思考,把他的創見,融化在語言中,來掀起國美式的發展和建設的熱情,并深深地感染著大家,從而造就了國美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宋老師是賢內助,她以她的沉穩、堅韌,不僅在“文革”期間救了肖老師的命,而且在后來的長時間里,在大事上為學校的發展與決策提供助攻與思考,在創作上共同砥礪前行?;茧y樹同志,藝創結同心。他們的互補展示了同志同心的磅礴之力。
第二個特點,在他們不同的性格之中,都包裹著藝術的激情,存持著率真的赤子之心。早年,肖老師留蘇,展示了他的獨特才華,以華美的色彩樹立卓越的形象。在后來的歲月中,肖峰老師、宋韌老師一道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畫作。這些畫作許多都與他的革命經歷和記憶相關,存持著從革命烽火中熏陶而來的文化視野和濃濃的藝術情懷,散發著一種特有的戰士的激情與胸懷。他們總將筆頭對準革命領袖和革命人民,為他們寫照、為他們樹魂。肖峰美術館中的畫作,正是他和宋老師的創作的優秀代表。
肖峰與宋韌在家中閱讀
第三個特點,在于他們共同的慈懷善意和樂于助人。他們對待生活,總有一種特殊的熾熱,有一種感動人心的樂觀和寬容。他們身上總是蘊涵著一種師者與老八路的溫文和俠意。這是我每當想起總是絪缊在心的。
肖峰美術館的墻上有四句話:攜手同志同心,打造國美國標,創作人民藝術,奉獻繪畫人生。這四句話是肖、宋兩位老師的寫照,也是肖峰美術館的立館宗旨。據說,肖老師在宋老師仙逝之時,有一段時間犯糊涂,竟不知宋老師已去。一個月前的一天,肖老師猛然清醒,明白了噩耗,沉吟了一會兒說:“小宋還是不夠堅強啊!”這是一句噎人心扉的別語!這是革命者生離死別的告白!衷心地祝愿他們兩人,天堂之上,形影不離,永遠堅強。
許 江
2025年7月9日
當時只道是尋常
——懷念肖峰老師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高世名
肖峰老師走了。那位從容地走在浙美校園里,見到每位師生都笑瞇瞇打招呼的老院長,那位始終熱情洋溢、笑聲豪爽的“肖老師”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由于年齡和輩分的關系,我跟肖峰老師的交集不算多,僅限于幾次校慶時的采訪,以及每年例行的幾次探望。近些年,他和宋韌老師的身體都不太好,所以探望的時間也都不長。每次從病房出來,我都會由衷地欽佩肖老師——永遠激情,永遠正能量,永遠帶著孩子氣的好奇和年輕人的熱忱。直到生命最后,他都始終保持著生命的熱情和爽朗的笑容。
作為一位仁厚長者,肖峰老師常懷赤子之心。2016年,在羅工柳百年展覽的開幕式上,84歲高齡的肖老師聲若洪鐘,激情四射,他談到延安,談到十月革命,談到“19世紀最偉大的節日”巴黎公社,談到跨越兩個世紀的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他慷慨激昂,意氣風發,連最善激情講演的許江老師也甘拜下風。那一刻,我覺得肖老師依然是個年青人,依然滿腔熱血、滿懷豪情,依然是那個為理想投身革命的少年郎。
肖峰在發言
作為從抗日烽火中走來的一代文藝家的重要代表,肖峰老師是黨的文藝路線的忠實踐行者,是新中國美術發展史的親歷者和重要建設者,更是新時期美術教育的偉大開拓者。他的藝術人生貫通了兩個世紀、三個“三十年”,在油畫創作、藝術教育、大學治理、社會美育等多個方面都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1960年,肖峰創作《辭江南》
肖峰老師是一位成就斐然的藝術大家,是中國現實主義美術的重要貢獻者。由于處在領導崗位,肖老師的個人創作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其實在1950年代,他是作為最優秀的青年畫家被選送到蘇聯留學,在列賓美術學院深造期間,他更表現出高超的形象塑造能力、畫面組織能力和視覺敘事能力。肖老師留校的畢業創作《辭江南》,無疑是新中國藝術史上繞不開的杰作,更是現實主義油畫和革命歷史畫領域一件極富探索性的代表作。無論《辭江南》《拂曉》,還是《戰斗在羅霄山上》,肖老師的作品中都浸透著油畫特有的潤澤,彌漫著東方藝術特有的松靈與意境。在那個時代為數眾多的主題性繪畫中,肖老師的作品展露出獨特的情致與調性,蘊籍著一種基于繪畫語言的抒情,一種現實主義內在的詩性。
肖峰留蘇歲月
我愿意說,肖峰老師所探求的是一種“詩意的現實主義”——在那個滿眼“紅光亮”的時代,他的抒情、他的銀灰調子如同一抹充滿詩性的月光,如此特別,如此珍貴。
肖峰老師是貢獻卓越的教育家和藝術領軍者。在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歷史上,他是一位堅定而智慧的改革派。1980年代中期,他大刀闊斧又不乏穩健地重塑了學院的學術風氣和專業架構,開辟了美術史論、裝潢、環藝、染織服裝、工業設計、現代壁掛、綜合繪畫以及電腦美術等一系列新興專業領域。肖老師本人是留蘇的寫實油畫家,但他治下的美院,學術風氣卻最是自由多元。彼時校內不但有思想活躍的中青年創作組、精英云集的趙無極講習班、跨界實驗的萬曼壁掛研究所,還有以黃永砯、谷文達、張培力、吳山專等人為代表的一大批銳意實驗的青年師生。在1980年代中期,這些藝術家們把前衛的火種撒播到全國各地,極大地推動了藝術界的思想解放和探索實驗,成為“85美術新潮”的主力軍和先鋒隊,浙江美院和杭州也成為了中國新藝術當之無愧的策源地。
這一切大膽的創新實驗,與肖峰老師的開放與包容是分不開的。而這種開放包容恰恰是由于他心中信念篤定——作為一位老革命、一位真正的共產黨人,他胸中始終抱持著矢志不渝的理想,現實行動中才會有銳意改革的勇氣和開放包容的底氣。
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肖老師帶領著學院同仁們以寬廣的胸襟、開闊的視野、創業的激情,將藝術創作、學院教育與現實需求有機結合,形成藝術創造與社會思潮之間的良性循環,為新時期全國藝術院校的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表率。他們秉持蔡元培、林風眠會通中西、兼容并蓄的辦學理念,鼓勵藝術探索,溝通體制內外,彰顯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學院內部涌現出無限生機,形成了一個百花齊放、多元并舉的藝術創造現場。2008年,適逢學校八十周年校慶,對于肖老師掌校時期,我們用八個字加以概括——風云際會,革故鼎新。
1987年,肖峰與師生們在一起
其實,如今國美師生校友中許多人念茲在茲的“老浙美”情結,大體是對肖峰老師掌校時期的記憶。記憶中那是一個生態式發展的自由時代,沒有太多資源,沒有太多項目,沒有精細化管理,也沒有內卷與內耗,有的是每個人都認識所有人的熟人社會,是西湖邊那一方安靜、散漫卻又生機勃勃的小天地?!爱敃r只道是尋?!?。這些年,許多“過來人”陷入了對于八十年代的浪漫懷舊,他們似乎遺忘了那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懷舊的時代,更忽視了肖老師他們在那個時代的苦心孤詣、奮發有為。
作為浙江美院錄取的最后一批學生,我于1993年9月入學,三個月后學校更名為中國美院。作為學生的我們并不在意校名的改變,覺得浙美本來就是最好的學校,歷史上還是國立藝術院、國立藝專,更名國美既非標新立異,更談不上升格,不過恢復學校應有之地位,使其名副其實。多年以后,時過境遷,我們才理解了肖老師那代人的良苦用心。這次正名不僅庚續了國立藝術院的文脈,更蘊含著這所學校的心氣與精神——中國藝術的先鋒之旅,美術教育的核心現場,學院精神的時代宣言——這是肖老師他們留給每個國美人的一份永不磨滅的精神遺產。
2021年,許江、肖峰、高世名合影
肖老師走了。這些年,我們經歷了許多前輩的離去,他們的品格與風范永遠傳承在中國美院的血脈之中。他們的藝術生發于學院,他們的人生奉獻給學院,他們的精神熔鑄入學院,在他們的學生、學生的學生身上永遠賡續。正因為這樣薪火相傳,學院才能生生不息,含弘光大。
肖峰老師千古,中國美院浩基彌固,師表永存。
高世名
2025年7月9日于中國文聯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追憶肖峰先生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金一斌
7月5日,我與余旭紅院長一同前往醫院探望肖峰院長。病榻前,他的手依然溫暖,與我們用力相握。未曾想,竟成了我們與先生最后的問候。僅僅三天后的7月8日下午,先生駕鶴西去。
在我年青的歲月里,肖峰院長就未曾缺席。他和宋韌老師的《白求恩》《辭江南》《拂曉》《戰斗在羅霄山上》…這些閃爍著時代光芒的杰作,早已刻入我的精神圖譜。可以說,我是浸潤在這些圖像的力量中成長起來的。
肖峰與宋韌在作畫
肖峰先生的藝術生命,扎根于深厚的中西藝術土壤。他畢生倡導并實踐的“油畫民族化”,其代表作品色彩飽滿而靈動,筆觸間凝聚著噴薄而出的真摯情感,每一塊濃重的油彩,都不僅僅是一抹顏色,更是一股震撼心靈的力量,激蕩著對家國的深情。
這份深重的家國情懷,構成了先生藝術創作最核心的脊梁。正如七個多月前,他在病榻上仍然鏗鏘有力地表達:“我深信,藝術不僅是個體的情感表達,更是國家、民族情感共振的橋梁。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從未脫離時代的軌跡,它們是個人的寄托,更是對民族命運最深情的回應。”
這份烙印,源自烽火青春。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浙江省教育廳工作時,有幸目睹了難忘一幕:時任廳長陳文韶同志在會場與眾人握手,當走到肖峰院長面前時,那一聲似感嘆似敬仰的“肖峰同志,紅小鬼!”,仿佛瞬間打開了記憶的閘門。肖院長聞之,報以開懷爽朗的笑聲——那一刻,我仿佛看見了一個十三四歲的身影,在新安旅行團的戰旗飄揚下,以筆為槍,以畫為刀,在南征北戰的烽火硝煙中穿行。
1946年,新安旅行團成員于淮陰合影。第二排左起第二人為肖峰。(張愛萍攝影)
2020年,我剛到中國美術學院任職不久,與高世名院長一同拜訪肖峰先生伉儷。年近九旬的老人,雙手握力驚人,言辭如江海般奔涌激蕩,讓人很難聯想到他的高齡。“學校的發展就是一茬接一茬的事,”他的聲音仿佛帶著鐵石相擊的錚鳴,“輪到你們了!要加快,要干好,建成世界一流美術學院!”這沉甸甸的囑咐,字字滾燙。
此后數年,每一次探望與請教,先生都不忘說:“學校發展的好,我們看著心里高興;我們把自己身體養好,就是給學校最大的支持!”這是何等的胸襟與深情!去年春節拜年,他拒絕了旁人的攙扶,在鋪展的紅紙上運足力道,揮毫寫下一個斗大的“?!弊仲浻栉覀儭A芾斓哪E間,流淌著一位長者最樸素也最深厚的祈愿:他始終以自己灼熱的生命能量,護衛著藝術的新芽生長與蓬勃。
作為“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肖峰先生的一生,正是“藝術為人民”精神的忠實踐行。他以丹青鑄史,刻錄時代的悲歡與奮進,其人生與創作,堪為中國現代藝術史冊上的一座豐碑。猶記得去年11月,當我們前往醫院為他送上這份沉甸甸的“終身成就獎”證書時,先生激動難抑,反復強調:“我做的還不夠多,黨和人民給了我這么崇高的榮譽。我感謝黨,感謝人民!”謙遜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是他一生的底色。
2024年10月25日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一行人來醫院看望肖峰、宋韌
如今,當我們沿著時間的河流回溯,從“紅小鬼”到“肖院長”再到“終身成就獎”,先生在這條貫穿世紀的生命之途上,早已刻下了三幅畫景:
其一,是《戰斗在羅霄山上》——那里熔鑄了他血與火的青春,是無畏斗爭的青春志氣;其二,是《辭江南》——那里凝結了他對土地與人民最深沉的家國別緒和赤子深情;其三,便是他心中的那幅“美院宏圖”——他以特有的思想活力和改革銳意,帶領美院展開突破性的拓展,為美院新世紀的發展奠定格局和基礎,為中國藝術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畫室歸于寂靜,畫魂長存天地。先生的藝術哲言錚錚在耳:“藝術是民族共振的橋梁?!边@一生,他正是執著畫筆,在這幅名為“命運”的巨大長卷上堅定行走,腳步從未偏離通向人民、通向家國的方向。
先生已逝。窗外的云水依舊蒼茫相逐,錢塘江波亙古奔流不息。然而,先生之風,如同巍巍群山默然聳峙。他留給后來者的,分明是矗立于大地的一盞不滅明燈!在民族藝術復興的漫漫長路上,這盞燈足以驅散我們跋涉中的每一寸夜色,提醒每一位行路人銘刻初心——為何執筆?為誰畫心?
山高水長,風范永存;墨痕如炬,光映千江。
金一斌
2025年7月9日
赤子之心·湖山豐碑
——深切緬懷肖峰院長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余旭紅
2025年7月8日,我們敬愛的老院長、中國美術界與教育界的卓越前輩肖峰先生,溘然長逝!三天前,我與金一斌書記一同前往醫院看望肖院長,先生雖已氣力衰微不能言語,然目光依舊如炬。未曾想,此一面竟成永訣!此刻,天地同悲,師生共悼!
一、在戰斗中成長,革命烽火淬煉油畫民族化之路
肖峰先生在戰斗中成長,他12歲加入新四軍“新安旅行團”,用鍋灰紅土創作宣傳畫,為抗戰吶喊。1950年,他考入杭州國立藝專,1954—1960年,公派至前蘇聯列賓美術學院留學。留蘇期間肖峰先生錘煉寫實功底,探索中國油畫民族化的道路。留學時期創作的《縫衣服男子》《伊萬大叔》《娃娜大嬸》等作品,深深影響了幾代美院學子。畢業創作《辭江南》,肖峰先生嘗試把中國審美意趣與西方油畫技法結合,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江南煙雨浸潤的家國離愁”。
回國后,肖峰先生積極投身重大主題性美術創作,把自己的藝術生涯和風云激蕩的中國革命實踐聯系在一起,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精品力作。無論是《飲馬揚子江》《蘆葦叢中任我行》,還是與宋韌先生合作的《戰斗在羅霄山上》《收復失地》等畫作,都體現出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對國家民族的使命責任。他們共同創作的《白求恩》,曾長期作為教科書中的插圖,影響億萬國人;《拂曉》亦以其厚重深沉的歷史感、生動入微的情感表達,震撼著一代代觀者心靈,成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不朽經典。
肖峰先生畫筆下的烽火戰場和革命歲月,絕非對歷史的簡單摹寫,而是閃耀著生命的尊嚴與情感的真實,飽含著時代的洪流與個體的印記,在宏大敘事中捕捉人性的溫度,使其藝術超越了技藝,升華為對民族精神的深刻書寫。
2024年,肖峰先生榮膺“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是對其一生藝術探索與卓越貢獻的禮贊。
“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頒獎儀式現場,肖峰教授女兒肖戈代父親接受頒獎
二、在改革中創新,開放胸襟鑄就國美發展格局
1983年至1996年的13年間,肖峰先生擔任中國美術學院第十任院長。他曾說:“個人的創作是幅小型圖畫,而學校的發展和改革則是一件巨幅作品。”
從林風眠先生的“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東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到滕固先生的“博約弘毅”,到潘天壽先生的“傳統出新”,到莫樸院長“推陳出新”,到肖峰院長“改革創新”,中國美院的學術理念一脈相承、薪火相傳。他秉承林風眠先生所倡導的“培養專門藝術人才、倡導藝術運動、促進社會美育”辦學宗旨,確立了“立足需求謀改革,面向國際求發展”的國美發展思路。
他高瞻遠矚,強化頂層設計。歷時五年不懈努力,促成1993年將浙江美術學院正式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在更大的中國藝術教育格局中確立國美的新方位,鞭策國美的新作為。
他銳意創新,立足時代需求。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優化學科布局和調整專業設置,增設美術史論、美術師范、室內設計(環境藝術)、服裝設計、工業設計等新專業,恢復書法篆刻專業,建立萬曼壁掛研究所,開設“具象表現繪畫”試點班,支持綜合繪畫教學等。
他開放包容,鼓勵多元實驗。推動創立美院出版社、與浙江日報社聯合創辦《美術報》;鼓勵師生藝術探索,舉辦“85新空間”藝術展,支持“當代水墨畫實驗班”“新學院派”“中青年教師創作組”,使學校成為新時期藝術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1992年,肖峰(左三)與中國美術學院領導班子一起規劃未來
他審時度勢,布局未來發展。在90年代,前瞻性購置濱江校區土地,為南山校園重建、象山校區建設等學院歷史性發展預留了空間。正是由于肖峰院長的遠見卓識,為今日中國美院的多校區辦學格局奠定了基礎。
他放眼全球,開拓國際交流。設立學院“對外文化交流委員會”,在1983年積極推動“趙無極畫展”來母校巡展,策劃籌辦1985年“趙無極繪畫講習班”,對中國美術界產生深遠影響。率先牽頭設立巴黎國際藝術城工作室,邀請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英國牛津大學等機構的國際專家訪華講學,與美國舊金山美術學院、德國漢堡美術學院、法國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意大利博洛尼亞美術學院等海外重要藝術學府建立合作,并派遣百余位學術骨干赴海外留學深造。
1985年,肖峰(左)與藝術家朱德群、趙無極
正如許江院長所說:“國美后來所有的發展中,處處都有肖院長的布局,都有他創新性戰略的安排和思考?!?/p>
三、在湖山中筑碑,傳世之作凝聚藝術之魂
今年春節前夕,我與許江院長前往醫院看望肖院長、宋先生。肖院長雖抱恙在身,但精神矍鑠,仍心系學院發展,對國美年輕一代給予厚望,并關切籌建20年的肖峰藝術館開館事宜。
2025年1月23日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余旭紅與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許江來醫院看望肖峰、宋韌
“我的畫是為人民畫的,應歸于國家?!毙し逑壬鷺闼囟绺叩男脑?,終在這湖山之間得以安放。肖峰藝術館承載著最純粹的奉獻——他與夫人宋韌先生將一生嘔心瀝血創作的503件珍貴作品悉數無償捐贈給國家。
2025年4月9日,肖峰藝術館開館暨“時代之子——肖峰、宋韌藝術展”開幕
在杭州市委宣傳部、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的鼎力支持下,在今年4月9日,作為中國美術學院97周年校慶的重要學術活動,肖峰藝術館于西子湖畔開館,這座混凝土環形建筑,珍藏著兩位先生相濡以沫、相伴而行的傳世之作,是矗立在湖山之中的藝術豐碑。
肖峰藝術館航拍鳥瞰圖?楊盛
在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開館大展“時代之子——肖峰、宋韌藝術展”,以從藝80年的80余件經典力作,呈現他們作為“歲月履痕”的“時代之子”一生的藝術實踐。開幕式盛況空前,肖峰先生親臨現場,其革命戰友、美術界同仁、國美師生同道齊聚一堂,向兩位先生藝術成就與赤子情懷致敬!母校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西蒙院長專程來杭向肖峰先生贈予“列賓美術學院建校260周年杰出貢獻紀念獎章”。此刻回望,先生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恍如昨日!
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院長西蒙·米哈伊洛夫斯基向肖峰先生贈予列賓美院建校260周年杰出貢獻紀念獎章
肖峰先生雖已遠行,然其藝術之魂,銘刻于波瀾壯闊的中國美術史冊里,融入在守正創新的國美血脈綿延中,激蕩在生生不息的后學心靈創造上。
余旭紅泣悼
2025年7月9日
代表作品
《白求恩》 134cmx156cm 布面油畫 1974年 肖峰、宋韌
《戰斗在羅霄山上》 138cmx240cm 布面油畫 1976年 肖峰、宋韌
《拂曉》180cmx350cm 布面油畫 1979年 肖峰、宋韌
《飲馬揚子江》120cmx180cm 布面油畫 1986年 肖峰
《蘆葦叢中任我行》110cmx186cm 布面油畫 1988年 肖峰
《太湖石場》50cmx74cm 布面油畫 1989年 肖峰
《千帆競發》21.5cmx26cm 布面油畫 1994年 肖峰
肖峰先生生平
肖峰同志1932年出生于江蘇江都,1943年參加革命,從事文藝工作;1944年參加新四軍新安旅行團,隨軍轉戰在蘇北、晉、冀、魯、豫;1949年隨軍南下到上海;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就讀于杭州國立藝術??茖W校(現中國美術學院);1954年至1960年,赴前蘇聯列賓美術學院留學;1960年至1973年,任教于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拔母铩逼陂g受到沖擊。1973年至1982年,在上海畫院油畫雕塑院從事藝術創作;1983至1996年,擔任中國美術學院第十任院長。2004年離休。
他繼承了從林風眠到潘天壽的辦學思想,在新時期又有新發展,為中國美院的改革與發展,為中國藝術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5年,獲法國“藝術與文學勛章”;1999年,獲俄羅斯“普希金文化勛章”并被聘為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名譽教授;2000年,獲第八屆圣彼德堡國際藝術節“藝術大師”稱號; 2002年,獲浙江省人民政府“魯迅文學藝術獎特殊貢獻獎”;2012年,獲得中國文聯“造型與表演藝術成就獎”; 2021年,獲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2024年獲得“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
曾任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原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浙江省美協主席,浙江省文聯副主席,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副會長,國家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等重要兼職。2025年4月,坐落于杭州西子湖畔的肖峰藝術館正式開館,肖峰同志捐贈了其與妻子宋韌二人近80年藝術生涯的503件作品作為永久館藏。
編 輯|賈毓秀
責 編|劉 楊 童戈辛
審 核|劉海勇 方 舟
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國美學術通訊”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體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