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夜,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微博上為雷軍辟謠,揭開了一場由斷章取義引發的輿論小風波。
王化稱,這兩天看到好幾篇文字以及類似視頻,把雷總在 2024 年 4 月和李翔訪談的視頻進行了處理。原視頻長達 3 小時 26 分鐘,而被單獨摘出傳播的部分,位于 1 小時 53 分左右。這部分內容從 1 小時 40 多分鐘開始,主要討論汽車設計的艱難,先鋒設計不易被市場接受,雷軍以看似最簡單的輪轂設計舉例說明。
B站完整版視頻時間在1小時52分56秒,雷軍提到「最難的是做輪轂」,已辟謠
但經過掐頭去尾的處理后,網絡上便傳出 “雷軍談造車最難的是做輪轂” 這樣的誤導性內容。王化還貼心地告知大家,完整視頻在小破站依然可以觀看,歡迎大家前去圍觀求證。
那么,為何會出現這樣斷章取義的情況呢?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營銷手段層出不窮,而利用名人言論來博眼球、收割流量成為了一些人慣用的伎倆。對于部分營銷者而言,完整呈現一段 3 個多小時的訪談內容,不僅難以吸引大眾的注意力,而且傳播效果也難以保證。相反,截取其中一段看似 “驚人” 的言論,以偏概全,能夠迅速制造話題熱點,引發網友的好奇與討論,從而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流量曝光。
從小米汽車本身來看,自入局造車領域以來,便備受關注,雷軍的一舉一動更是被市場緊密跟蹤。小米汽車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等方面投入巨大精力,像雷軍提及的輪轂設計,為了設計出滿意的輪轂,他看過市面上 5000 多個輪轂,團隊更是推翻了 37 版設計方案,僅確定輪轂曲面弧度就耗費 8 個月,還進行上百次風洞測試。每個輪轂背后都做了 500 個方案,雷軍親自把關每一個。
比如,雷軍還強調,「在我的平板里,存儲著近一萬張與汽車設計相關的圖片,這些圖片見證了汽車設計領域百余年的發展歷程。通過深入研究,我發現幾乎每一種創新想法,在過往的歷史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或影子,哪怕特斯拉的Cybertruck,也有原型車。小米SU7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推敲過了,沒有一個細節是抄襲的,因為這些設計師是非常CARE的,說是不是原創」
網友們只取其中看似 “夸張” 的表述,忽略了背后雷軍對小米汽車的品質執著。
而對于網友們來說,在信息接收過程中,往往缺乏深入探究的耐心。一條 “雷軍談造車最難的是做輪轂” 這樣簡短且具有沖擊力的標題,遠比去觀看一個 3 個多小時的訪談視頻更具吸引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這種斷章取義內容的傳播。
面對這樣的情況,網友們也紛紛開啟調侃模式。有網友直言:“懂了,復述雷總某幾句原話就是斷章取義、造謠。”例如 “車規級紙巾盒”“雙風道支持輪轂散熱”“出廠前測試 30 萬個小時”“16.8 億種模式”“暈車率降低 51%”“車漆很難很難”“沒有一處細節是抄襲的”這些都是謠言!
其實也反映出大眾對這類營銷手段的無奈與諷刺。在追求流量的過程中,營銷者們不惜歪曲事實,然而這種行為也難免遭到流量的反噬。當真相被揭開,不僅損害了聲譽,也讓大眾對營銷者的手段感到反感,最終可能導致營銷效果適得其反,這也為那些試圖通過不正當手段收割流量的人敲響了警鐘。
鄔賀銓院士:除了華為,其他都在用外國芯片!網友:自主可控才是米國忌憚的原因
零跑朱江明:未來中大型SUV賣五六萬,活下來的車企最多為手機廠數兩倍!網友:先騎二輪,坐等實現!
提到殲-10,印尼軍方發言人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美大使污蔑中國偷竊技術!中國專家霸氣回懟:你們根本沒有我們擁有的技術
巴鐵前外長:我們鎖定了20架印度戰機,只選擇擊落其中6架,我們克制!
雷軍隔空回應余承東,小米和華為在汽車方面接下來的競爭中,你更看好誰?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坦言: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大多去了華為,反倒讓中國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