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有網(wǎng)友發(fā)帖稱,
在杭州桐廬雅魯漂流景區(qū)漂流時
手機落水,
當?shù)卮迕穹侥?/p>
打撈后因索要1500元未果,
將手機又扔回水中。
該網(wǎng)友還稱,
當時現(xiàn)場多名景區(qū)工作人員在場,
卻未及時干預。
無奈之下該網(wǎng)友選擇報警,
最終在警方協(xié)助下取回手機,
并且警方對涉事男子
處以行政拘留7日處罰。
7月9日,
該景區(qū)負責人告訴媒體記者,
景區(qū)雖一直提醒游客不要攜帶手機,
但無法強行禁止,
導致漂流過程中手機掉落情況頻發(fā)。
由于漂流河道是敞開式的,
無法完全封閉,
河道邊常有附近村民
專門撿拾游客掉落的手機,
并向游客索要報酬,
金額從數(shù)百到一千多元不等。
此事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
部分網(wǎng)友認為,
村民下河撈手機確實付出了勞動,
失主給予一定“辛苦費”無可厚非,
但金額應合理;
也有部分網(wǎng)友認為
村民行為不當,
撿起來后索要報酬甚至不還,
而撈起后又扔回水里,
涉嫌毀壞他人財物。
那么,
從法律層面看,
村民索要1500元“辛苦費”
是否明顯遠超合理必要范疇,
是否構成敲詐勒索?
村民將手機扔回河道,
是否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
該行為可能有何法律后果?
遭遇此類不合理的高額索酬要求,
該怎么辦?
一起來看《法治日報》律師專家?guī)斐蓡T、北京中銀(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鄭明偉律師的專業(yè)解讀!
湖南都市頻道征集新聞線索
遇到任何煩心事、委屈事
掃碼登記
我們記者將第一時間和您聯(lián)系
幫您解決問題!
來源 | 法治日報
編 輯 | 李 嘉
一審 | 杜振裕
二審 | 凃曉嵐
三審 | 唐宏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