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黨雜牌軍,黃百韜所帶領的部隊,遠超其他雜牌軍的戰斗力。然而不管他們戰斗力如何強悍,依舊被粟裕斬于馬下。
臨死之前,黃百韜心中無限懊悔,他向天連問三個問題,最終遺憾去世。
他的這三個問題是什么?他為什么要問這三個問題?
目標黃百韜
在孟良崮戰役之后,粟裕就盯上了黃百韜。對粟裕來說,當時的華野已經有了以弱勝強的能力,所以就要盡可能多打幾個殲滅戰。
所以,當時粟裕就想殲滅黃百韜。因為當時黃百韜為了救援74師,將自己置身于非常突出的位置。
然而一場“七月分兵”,極大削減了粟裕手中的可支配兵力。當時的粟裕,手中只有四個縱隊可以指揮,剩下的部隊都被安排到了外線。
但這是軍委不得不作下的一個決定,如果不分兵,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就會艱難數倍,戰場局勢很可能就會因此改變。
所以華野的分兵是必然的,但分兵之后的情況,是誰都沒有預料到的。外線部隊英勇作戰,然而他們面臨的敵人實在是太多,處境非常困難。
粟裕留在內線,手中可用兵力又實在太少。他按照計劃發起了南麻臨朐戰役,最終將兩場攻堅戰打成了消耗戰。
對于這兩場戰役,粟裕進行了深刻的檢討。在之后的沙土集戰役中,華野再次發揮了他們的實力,將敵軍整編第57師全殲。
在豫東戰役中,粟裕帶領華野圍殲了區壽年兵團的主力和部分黃部的軍隊。豫東戰役之后,中原大片地區被解放,國民黨失去了在中原進攻的能力。
豫東戰役之后,粟裕提出了淮海戰役的構想。他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我軍已經擁有大兵團作戰的能力,不需要繼續渡江南下。
只要繼續打幾場大的殲滅戰,敵人就會喪失反抗的力量。而粟裕的頭號目標,就是當時駐防在徐州的黃百韜。
在豫東戰役中,黃百韜因為表現優異被老蔣提拔,成為了新組建的第七兵團司令。一個雜牌軍出身的將領,能成為老蔣中央軍部隊的司令,黃百韜這一路走來不容易。
如果沒有強悍的戰斗力,他在國民黨內部到達不了這個高度。
第七兵團組建成功后,他率部前往新安鎮駐防。然而在濟南被解放之后,他所在的位置就成了最突出的位置,這也讓他成了一面靶子。
當時他已經發現了自己的情況,所以給劉峙打報告,希望自己能率部撤離。然而,劉峙沒有同意,反而讓他掩護李延年西撤。
意外頻出
1948年11月6日晚上,華野七個縱隊星夜兼程,矛頭直指黃百韜,淮海戰役的序幕就此揭開。
面對來勢洶洶的華野,黃百韜只能倉促抵抗。當時邱清泉和劉峙,都認為我軍主要的進攻目標不會是第七兵團。但黃百韜據理力爭,最終還是取得了劉峙的支持。
原本黃百韜可以立馬撤退,和其他部隊一起撤回徐州。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顧祝同突然給他下令,讓他等44軍一起走。
當然,44軍也被編入了第七兵團,歸他指揮。要是平時,顧祝同將44軍交給他指揮,他一定非常高興,但現在不一樣。
現在是部隊撤退的關鍵時刻,任何猶豫都有可能遭遇無法挽回的后果。明知我軍正在包圍他,他寧愿不要44軍,也要想辦法直接撤離。
但顧祝同對他有恩,沒有顧祝同就沒有他,所以他必須留下來。他想要撤退,只能征求劉峙的同意。
然而等他的電報發出去之后,遲遲沒有收到劉峙的回電。在他等得快要絕望的時候,劉峙終于給他回電了,但電文的內容卻讓他大吃一驚。
“你部務必要等44軍會合,之后才能趕往徐州。”
這個消息,可以說是擊碎了黃百韜最后的僥幸,他已經無計可施了。
他只能告訴劉峙,自己可以等44軍,但他必須派人去大運河上給自己架設浮橋,保證自己等到了44軍能立馬撤退。
黃百韜愿意等44軍,劉峙就已經很滿足了。面對黃百韜提出的要求,他自然滿口答應,保證自己會將大運河上的浮橋搭起來,讓第七兵團直接過河。
8日,黃百韜終于等到了44軍,開始向著大運河方向撤退。按照他原本的計劃,只要浮橋架設好了,第七兵團未嘗沒有突圍的能力。
然而他再次失算了,劉峙并沒有遵守承諾在大運河上搭浮橋。黃百韜到了大運河的時候,河上只有一座鐵橋。
黃百韜那個氣啊,他恨不得將劉峙拖出來打一頓。但現在說什么都沒有意義了,他馬上就被華野包圍了,想要活命只能自救。
為了渡河,他下令部隊分散突圍,自己則帶兵退守碾莊。當時曹八集地區,還有李彌的兵團在,他希望李彌能拉自己一把,將自己救出去。
李彌一開始答應了,但隨著我軍到來,碾莊和曹八集之間的西撤通路被截斷,李彌也害怕了。他告訴黃百韜,自己回徐州給他請救兵,然后就帶兵跑了。
黃百韜沒辦法,只能想辦法給顧祝同發電報,希望能得到支援。但這個時候,顧祝同也給不了他支援。
碾莊死戰
黃百韜麾下五個軍,除了63軍在分散突圍時被全殲之外,其他四個軍都和他一起被圍在了碾莊地區。老蔣讓他就地抵抗,頂住華野的攻勢。
他在碾莊地區修筑防御工事,將四個軍全都派到了前線,又向老蔣要援軍和糧草彈藥補給。
然而他面對的,是華野的十一個縱隊。在粟裕的安排下,敵人44軍的陣地是我軍重點突破的方向。兩天的時間,我軍突破了44軍的陣地。
隨著我軍攻勢越來越強烈,他心頭的絕望就越來越多。他知道,自己恐怕是等不到援軍了。
15日,顧祝同坐飛機來到碾莊上空,告知黃百韜老蔣正在調李彌和邱清泉支援他。
但這兩支部隊的前進并不順利,他們受到了我軍的頑強阻擊。這兩支部隊從11日就出發了,但自從受到我軍阻擊之后,他們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19日,我軍已經突破了敵人大部分陣地,只有黃百韜率領一小部分敵軍還在堅守。剩下的敵人,要么被殲滅,要么被俘虜。
在這時候,黃百韜還是執迷不悟,他決心抵抗到底??此@種情況,我軍也不必繼續給他留情面,最后總攻的時刻終于來臨了。
20日凌晨,勝負已定,黃百韜身邊只剩下了一些殘兵敗將。22日,突圍無望后,他徹底陷入絕望。
據黃百韜的副官說,黃百韜在臨死之前,曾經三次向天發問,自責自己太傻太天真。他的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第一個是我為什么傻乎乎在新安鎮等了44軍兩天?第二個是我為什么會相信劉峙的話,而不是自己派人在大運河上搭浮橋?
而第三個是李彌在曹八集為什么要自己逃跑,而不是選擇拉自己一把?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他永遠也找不到了。因為就在他問出這三個問題之后,拒不投降的他選擇了自殺,最后只有一直在他身邊的楊延宴逃了出來。
參考資料
全局戰略中的華東野戰軍“七月分兵”, 2024年05月30日,黨史博覽,劉志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