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mym17801
許多小腦萎縮患者在漫長的對抗步態不穩的道路上苦苦掙扎,滿心無奈。
常規的營養神經藥物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癥狀,可效果有限,以及病情的持續進展,始終像揮之不去的陰影,令人心力交瘁。
所以,當他們找到醫生時,總會焦急地問道:"小腦萎縮真的只能靠藥物維持嗎?難道就沒有辦法擺脫這惱人的步態不穩?"
醫生總會堅定地回應:"營養神經藥物有其作用,而中醫也有獨特的解決之道。"
有一位65歲的男性患者,本該享受退休生活,卻被小腦萎縮折磨得寸步難行。
他的步態不穩越來越嚴重,走路需要扶墻,轉身時頭暈目眩。雖嘗試過多種西藥,但效果并不理想。
只見他行走搖晃明顯,尤其在疲勞或緊張時加重,面色無華,腰膝酸軟,舌淡少苔,脈沉細弱。
綜合判斷,他屬于腎精虧虛、髓海不足之證。年老體衰,腎精虧耗,髓海空虛,導致平衡失調;加之氣血不足,更易加重癥狀。
于是,為他開出藥方:
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龜板膠、鹿角膠、黃芪、當歸、杜仲、牛膝、遠志、石菖蒲。
并囑咐患者要適度鍛煉,保證充足睡眠,按時服藥。
結果怎么樣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藥調理,患者的步態明顯改善,可以短距離獨立行走。他的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重拾了生活信心。
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補腎填精;龜板膠、鹿角膠填補精髓,充養髓海;
黃芪、當歸益氣養血,扶助正氣;杜仲、牛膝強筋壯骨,改善下肢無力;
遠志、石菖蒲開竅益智,改善認知功能。全方協同作用,使精髓充盈,氣血旺盛,腦髓得養。
中醫理論認為,小腦萎縮的發病與年齡增長、腎精虧虛、氣血不足等因素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導致髓海空虛,腦失所養。
因此,中醫治療小腦萎縮并非僅僅著眼于改善癥狀,而是通過填補腎精,充養髓海,讓身體恢復到平衡的狀態,從而實現改善步態、延緩病情、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