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應該砸iPhone嗎?"這個荒謬的問題,近日因北京紅衣大媽在蘋果店的瘋狂舉動被推上熱搜。當一位身著紅裙的中年婦女在蘋果店內高聲背誦《滿江紅》、辱罵顧客為"漢奸"、摔砸展示機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鬧劇,更是當下社會一種令人憂心的群體心理現象。
當"正義"成為傷人的武器
紅衣大媽的表演堪稱荒誕劇現場:她完美背誦古典詩詞展現驚人記憶力,卻將岳飛抗金與抵制蘋果手機荒謬掛鉤;她聲嘶力竭地詛咒店員和顧客,最后被救護車帶走時仍不忘留下電影反派式的臺詞。這一幕暴露的不僅是個人行為失范,更是某些人將愛國簡單等同于仇視外國品牌的認知誤區。
更值得警惕的是,網絡評論區涌現的大量支持聲音。這些人將粗鄙的破壞行為美化為"愛國壯舉",給騷擾普通消費者的行徑戴上"正義"光環。這種集體癔癥般的狀態,讓人想起勒龐在《烏合之眾》中的警示:"群體永遠徘徊在無意識的邊緣,隨時聽命于一切暗示。"
"賣慘經濟"背后的道德淪喪
如果說紅衣大媽事件展示了扭曲的正義感,那么"阿彬們"的賣慘帶貨則揭示了另一種社會病癥。數據顯示,某平臺2022年"助農"類視頻中,有32%存在刻意營造悲慘人設的情況。這些視頻制作者深諳心理學原理——用白發老人、悲情音樂和超低價格構成的三重刺激,直接擊穿觀眾的心理防線。
當善良成為被算計的弱點,當同情心變成流量密碼,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幾次網購的金錢,更是整個社會的信任基礎。正如阿彬在良心與利益間的掙扎所示,這種"低成本造假"正在培養出一批專業的道德投機者。
重建理性的公共空間
兩個事件看似無關,卻共同指向同一社會病灶:在情緒壓倒理性的環境中,高尚概念正在被濫用。紅衣大媽的"愛國表演"和阿彬的"賣慘營銷",都是用簡單化的道德標簽掩蓋復雜現實的行為。
胡適先生曾說:"寬容比自由更重要。"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既要警惕被廉價愛國情緒裹挾,也要識破精心設計的悲情營銷。真正的愛國體現在創造價值而非破壞財物,真正的善良需要理性判斷而非盲目沖動。
當我們下次面對類似場景時,不妨先問自己三個問題:這是事實還是表演?這解決了問題還是制造了對立?這種做法會讓社會變得更好還是更糟?保持這份清醒,或許就是我們對抗群體非理性最有力的武器。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