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微信推薦機制的更改
如果您喜歡敝號
請進入敝號頁面點亮“星標”
這樣不會錯過好文推薦
文/鷹眼荷魯斯
AI在便利人類生活的同時,也給謠棍提供了方便,一些謠棍通過精準掌握用戶心理,針對性地利用AI編造史料,誤導和玩弄非專業人士,已經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問題,視頻號無良up主尤其是重災區,而且已經帶來西方偽史論成風燈惡劣后果。社會予以放任的話,就會像當年學者們對現代閹黨捏造“東林禍國論”不聞不問,令其成為主流觀點一樣,令真實而深刻的歷史研究在網絡上覆滅,每一位朋友都應該提高對AI謠言的鑒別意識。
請輸入標題 bcdef
本文歡迎轉載。
現在的情況是ai一造謠,辟謠跑斷腿。
挑動民族情緒:
AI造謠的重災區
現在的人只要為了煽動抒情,為了流量就可以偽造煽情的史料,而且出現明顯的錯誤,比如這個書信:
敦煌遺書中發現唐朝安西戍邊軍人的書信,這個事情本身就很蹊蹺,因為從西北漢簡到唐代西域的漢文文書,多數書簡如果沒有發出,一般是在書寫人所在地附近被發現的,因為根本來不及送出就被時間湮沒了。
比如敦煌文書中發現的于闐文寫本就是于闐國的僧人在10世紀造訪敦煌時留下的,于闐公主思念家鄉的一些書信和詩文也是因為沒有發出所以成為了藏經洞文獻的一部分。
至于說安西都護府的唐軍有無可能將書信先送到敦煌,然后在敦煌被截留然后發不出,從邏輯上說無法否認,但是他說而且天寶年間,整個安西都護府是風頭正盛的時代,岑參的邊塞詩大量反映了安西都護府鼎盛時期將佐幕僚們的優渥生活,怎么可能淪落到連飯都吃不上吃馬皮的地步?
此外,還有很多文獻顯示,鼎盛時代的唐朝在西域使用白練作為軍餉或者是給外族的賞賜物。也沒有淪落到說普通士卒要吃馬皮的情況。
至于安史之亂的時候龜茲城破,守軍殉國顯然就是扯淡了。因為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安西都護府其實是遠離風暴眼的,轄區內沒有出現明顯的外敵威脅和經濟崩潰,所以安西都護府和于闐國、龜茲國才能從容選拔精銳前往中原平亂。
安西都護府的經濟崩壞和徹底淪陷應該是公元9世紀初期被吐蕃人切斷河西走廊,喪失了伊州、西州、于闐國等地之后活動范圍變小才發生的事情。
最后,文書圖片一開始ai生成的字樣是敦煌莫高窟五代……這顯然是文不對題,因此這就是典型的ai生成內容。
有讀者在文章下面做出了回復,作者的回復卻是姑妄聽之。很明顯,作者是認為這個所偽造的材料很能調動人的情緒,因為萬里孤城,白發守邊,確實是很能吊起人。他的家國情懷和對歷史的蒼涼感、無力感的回味,確實是很好的情緒材料。但罔顧事實,用普通人難以辨別真偽的材料編造一些謠言是否是對的呢?竊以為,如此做法非常不可取。
首先,歷史的內容從呈現形式上來說,本身也是一種敘事。就從呈現方式而言和其他形式的敘事相比,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說歷史敘事的內在邏輯和文學性敘事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如何,文學是藝術,而歷史是事實。罔顧真實情況,基于大背景編造一些情節,這是小說家所做的事情。不是歷史論據的來源。
而且現在的AI,基于大量現存于簡體中文互聯網的網絡,可以生成大量似是而非的內容。對于明眼人而言,可以一眼掃蕩的出來,但是對于難辨真假的大眾而言,這樣的內容其實誤導性非常大。
比如說這則秋辭白發的細節就非常迷惑人。乍一看非常感人,但實際上,稍微有一點文獻學或者西域考古常識的人就知道這個事情并不可靠。但是大多數人是不具備這個常識的。
簡體中文互聯網上各種情緒化、各種偽史論泛濫,本身就是大數據推薦機制導致的結果。而這一套基于算法的推薦模型的出現,實際上自近年來的高壓管制以及對之前KOL的污名化是大有關系的。之前的各種高高在上的神像被打倒,各種電視臺被限制,各種刊物被限制,各種公共發言渠道也被受到了管制的情況下。以算法試探人的興趣,實際上是一種不得已為之或者很無奈的策略。
自上而下的歷史科普
被自下而上的ai造謠奪舍
至少今日頭條和抖音的用戶基本盤就是以四五線城市40~50歲的中年男性為主。既然傳統的媒體輿論領袖或者電視臺節目無法像過去那樣占據主要發聲渠道,或者說發出的聲音是失真的。所以,算法試探和開啟的是人性下限的潘多拉魔盒,這也是為什么互聯網上充斥著情緒偽史論、暴論。
回頭看這十來年,算法向下確實試探出了人性中的很多潛在需求。確實探明了用戶喜歡什么,大概知道的用戶的爽點是什么。基于此,也出現了大量成功的互聯網產品和文娛影視作品。
但是從整體上看,算法為了最大限度發掘流量并吸引人的注意力,勢必需要廣大數量的基本盤。因此,算法標準潛在地迎合或者打開了略微下沉的一批人的市場和口味。
在如此這般大背景下。偽史論和暴論只用把自己脫光在娛樂場上裸奔就可以獲得萬眾喝彩,史實的捍衛者身披重甲,卻只能艱難地一步一步前行。如同在泥潭里掙扎。
筆者曾經目睹過互聯網一線大廠為了扭轉整個互聯網文史圈的輿論風氣做的努力,無論是制定內容標準,還是以現金激勵優質內容,都做過嘗試,但因為基本盤無法撼動,先污染后治理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的嘗試無一不以失敗告終。
而且,AI的出現極大的利好了偽史論者和暴論者,因為只要稍微輸入一句自然語言,AI就可以生成一大段似是而非但實際上狗屁不是的內容。
比如下面這段明朝平定青藏的戰役:
首先,佛朗機炮是16世紀跟葡萄牙接觸之后才會出現的,不可能出現在15世紀。而且巴顏喀拉山和貢嘎寺的真實地理位置一個在青藏高原較為腹地的位置,一個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兩條線路根本對不上。
然后,比較可怕的是,此類內容各大平臺的審核和推薦機制沒有做對應的打壓和刪除。實際上,各大廠的審核人員一般因為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原因,被安置在三四線城市。學歷未必有多高,很多人可能是普通本科或者大專。然后每天要做大量的重復性審核工作,一天要看七八十篇稿件,乃至100~200篇稿件,不可能對每一篇稿件下功夫做仔細甄別和研判。在繁重的工作壓力的驅使下,他們看的也不仔細,而且缺乏對應領域的專業知識。
而AI基于對歷史稿件的歸納和總理,它能迅速生成一些調動情緒的內容,而此類內容往往以抓人的標題和眼球獲得第一批點贊、轉發、評論的數據,算法基于第一批點贊、轉發、評論的優質高數據,會將稿件推薦下一個推薦池繼續分發,進而導致稿件流量如滾雪球般擴大。
正確的觀點
用ai來編造論據也是不對的
這就導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內容在互聯網上大行其道,甚至有一些打臉偽史論的文章都是用AI生成的,而作者并沒有看過對應的文獻和考古發掘報告,比如說如下這個案例:
雅典衛城所在的山崗是一個巨大的石灰巖臺地,應該和陶器的材料粘土沒有關系,筆者去雅典上打卡的時候就發現雅典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整個城市的綠化并不算太好,地表植被并不算豐富,而且整個城市風力極大,衛城所在的山岡更是如此。因此風化是雅典衛城必須面對的問題,在一個很容易遭受風化的區域。山崗上應該是缺乏土壤沉積的。
再者,亞述帝國誕生于公元前10世紀,記錄和邁錫尼人,也就是阿希雅瓦人戰爭的泥板就是赫梯帝國的官方文檔,而且官方文檔中明確提到的戰斗方式是阿西雅瓦人,也就是邁錫尼人已經登陸了小亞細亞西海岸,赫梯人進行了大規模的戰車較量,并不是海戰。
兩部現存的荷馬史詩完本《伊里亞特》和《奧德賽》中,《伊里亞特》的戰斗主要是陸戰,而《奧德賽》主要是奧德修斯的航海冒險經歷,兩部文本著作中的戰斗方式都沒有提及到戰艦對戰艦的撞角碰撞細節,再有大篇幅描寫公元前10~8世紀古希臘航海技術的奧德賽中,更是沒有戰艦對戰艦的對撞細節,因為奧德修斯出入的主要是各種神秘莫測,具有神秘生物和神話生物的半神話世界,和其他文明進行海戰的描述并沒有出現。
不知道作者的這一段內容是如何得出的,作者大概率是沒有好好看過赫梯研究和兩部荷馬史詩。最后,“昆侖之虛方八百里”,不是史記,應是《山海經·海內西經》的描述。那這么寫,大概率說明是AI生成的結果。
有些人可能把這樣的內容當個樂子,特別是一些體制內的學者和象牙塔里的碩士、博士生。但從輿情觀察的角度,筆者認為偽史論所代表的民粹反智不顧一切的反對所有權威,已經壓制了正規科普的生存空間,在極端情緒的驅使下在某些學者出面和網友交流的過程中,一旦和某些網友的意見不一致、不統一,就被視為漢奸敗類洋奴走狗,長此以往,野火必然反噬。
因為從內容載體的形態來說,偽史論的載體和正規科班研究的載體都是敘事。這一點沒有本質區別。如果說后者的受眾占據了受眾的大多部分,不斷的擠壓前者受眾有限的空間。那最后是什么結果,可想而知。而對于任何敘事來說,找不到受眾都是很可怕的事。
此外,現階段,AI對于文科領域的幫助主要還是校對錯別字、理通病句或者潤色。千萬不要將一些涉及到事實層面、數據層面具體細節的工作交給AI,否則很容易貽笑大方。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