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再次對韓國施壓,前兩天特朗普對韓國關稅再加碼,自8月1日起對韓國加征25%的“對等關稅”,理由是“韓國未開放汽車市場”和“拒絕進口美國大米”。
就在此前,美方要求韓國限制中國的轉運貿易,試圖切斷中國的供應鏈。
面對美國的施壓、韓國的“搖擺觀望”,這次我方沒有對其正面勸告,與十年前“薩德事件”時的強硬姿態形成鮮明反差。
相比2017年薩德事件,我方當時“將堅決采取必要措施”的強硬警告,此次中方僅以“第三方利益”輕點主題。這種克制并不代表忍氣吞聲,而是基于兩點現實。
其一,李在明上臺僅一個多月,被視為“對華務實派”,曾承諾“穩定處理韓中關系”;其二,中方清楚韓國正遭美國“關稅大棒”施壓,需權衡盟友義務與經濟生存。
中國商務部此前表態更直接:任何損害中國利益的行為,都將被合理反制回擊!如今外交辭令的軟化,實則為李在明政府提供了緩沖地帶,觀察其能否兌現“不在中美間選邊站”的承諾。
韓國對華貿易依存度遠超美國的想象,其中芯片出口60%流向中國,汽車產業40%市場依賴中國,中韓年貿易額超2000億美元。
如果韓國配合美國封鎖中國轉口貿易,相當于自斷經濟命脈。中方未立即反制,恰是因深知韓國承受不起第二次“薩德式沖擊”。
2017年,韓國樂天集團與國防部簽署薩德換地協議后,中國民間自發抵制韓貨:吉林樂天瑪特遭民眾圍堵,赴韓游客驟減50%,韓國化妝品、零售業損失超百億美元。一名中國代購坦言:“個人利益在國家利益面前太渺小”,哪怕事業止步也要抵制。
中國作為韓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在薩德事件后采取了多項反制措施。
2017年中國赴韓游客從800萬人次暴跌至400多萬,導致韓國出口商店、酒店、美妝等行業損失約68億美元。濟州島等旅游地游客銳減,店鋪庫存積壓嚴重。
韓國多家企業因提供薩德部署用地遭中國消費者抵制,其在華99家門店陸續關閉,最終退出中國市場,損失超13億美元。韓國等汽車品牌在華銷量暴跌30%-45%。韓國經濟研究院估算,2017年相關行業損失達8.5萬億韓元。
韓國在中美博弈中陷入兩難,中韓關系凍結:中國外交部多次強硬抗議,稱薩德威脅中國戰略安全,兩國貿易談判、文化交流全面停滯,韓劇、韓星在華活動受限。
美韓之間的“盟友”關系不斷強化,韓國被迫更依賴美國,但此舉激化地區矛盾。俄羅斯、朝鮮也強烈反對薩德,朝鮮借機加速導彈試射,韓朝之間的局勢惡化。
薩德引發韓國社會對立,民眾抗議,星州郡居民持續示威,擔憂輻射危害和成為軍事打擊目標,甚至阻攔設備運輸。支持派認為薩德是應對朝鮮威脅的必要防御;反對派批評政府低估中國反應,損害經濟與地區穩定。
時任總統文在寅原承諾重新評估薩德,但最終妥協推進部署,加劇民意撕裂。
中國隨后展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等武器,其機動性使薩德攔截能力大幅貶值,韓國預期的“安全紅利”落空。
更深層打擊在于產業鏈:三星、現代等企業因零部件斷供一度停工,韓國GDP增速應聲下跌0.3%。這場風暴讓韓國商界至今心有余悸,中國市場不是“可選項”,而是生存底線。
韓國2017年底被迫承諾“三不政策”以換取中國放寬制裁。但中韓互信受損,韓國至今在經濟、外交上謹慎平衡中美,如現任總統李在明面對美國施壓時表態克制,避免重蹈覆轍。
薩德系統名義上防御朝鮮,但其X波段雷達探測范圍深入中國腹地,直接削弱中國火箭軍戰略威懾力。盡管韓國聲稱“不針對中國”,但美國借此強化亞太導彈防御體系,將韓國綁上對華遏制戰車,導致中韓戰略互信崩塌。
李在明近期的動作耐人尋味:一方面派特使赴美懇求“汽車關稅比競爭國低一點”,對華則僅稱“盡快改善關系”,然而未直接回應中方抗戰紀念活動邀請;另一方面,其團隊主動向媒體泄露“美方脅迫韓國限制中國貿易”,被解讀為向中方遞話:韓國不想配合美國脫鉤。
這種搖擺源于兩難,如果拒絕美國,25%關稅將重創汽車、半導體業;但是如果配合美國的話,薩德式經濟反制可能再現。韓國貿易代表低姿態赴美談判時,真正焦慮的卻是北京態度。
李在明曾公開批評美國關稅政策,認為它是一種“掠奪”,強調外交應“雙向受益”。其競選綱領主張常態化中日韓合作機制,通過區域供應鏈對沖美國壓力。
但現實骨感,美國要求韓國在地緣政治領域“納投名狀”,例如擴大薩德雷達范圍或介入臺海,這將直接踩踏中國紅線。
中方當前釋放善意的深層邏輯,是推動韓國成為東亞穩定變量而非美國馬前卒。但如果李在明政府為緩解美國壓力,在科技封鎖、南?;蚺_海問題上對美妥協,必將觸發連鎖反應。
首當其沖的就是經濟上,中國可精準反制韓國半導體材料、汽車零部件進口。再一個就是安全上,加強中朝協調或重啟黃海軍事演練,反向施壓韓國。
9月3日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將是李在明的“考場”,如果他出席的話意味著頂住美國壓力,缺席則暴露了其“平衡外交”的短板。
十年前薩德事件對韓國的教訓歷歷在目,大國博弈中,小國押注的代價是血肉代價。今天中方的克制,是給韓國一次戰略清醒的機會,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騎墻術”已失效,唯有真正獨立的外交決策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如果李在明能頂住美國脅迫,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拒絕介入臺海,或成為東亞破解“選邊站”魔咒的破局者。否則,薩德的教訓將不再是歷史,而是未來的預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