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5 年 7 月 10 日下午 3 點 53 分,長春市 66 歲的張鳳琴收到銀行轉賬提醒 ——50.7 萬元賠償金到賬,其中包含 48 萬元判賠尾款和 2 萬余元利息。這距離女兒劉麗麗在 “黑救護車” 上離世已過去近五年,距離家屬首次遭遇死亡威脅已過去三年。當這筆遲到的正義終于落袋,張鳳琴握著老伴的手泣不成聲:“麗麗,媽媽終于能給你買塊像樣的墓地了……”
一、奪命轉運:掛著醫院標識的 “死亡陷阱”
2020 年 7 月 29 日,32 歲的劉麗麗因風濕病入住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入院時,張鳳琴反復提醒醫生:“孩子對頭孢過敏!” 病歷也明確記錄著這一禁忌。然而,8 月 2 日醫生仍違規注射頭孢吡肟,導致劉麗麗出現過敏性休克,被轉入 ICU 搶救。
三天后,院方稱需緊急轉院北京協和醫院,并推薦一輛標有 “吉大一院” 標識的救護車。家屬支付 1 萬元車費后,這輛看似正規的救護車卻成了 “死亡陷阱”:行駛至四平、沈陽時兩次因氧氣耗盡被迫下高速補氧,隨車 “醫生” 阻攔家屬查看心率,甚至在服務區停車吃飯延誤半小時。8 月 5 日深夜,劉麗麗在通州離世,遺體被拉回長春火化時,家屬又被迫支付 3000 元 “返程費”。
二、維權噩夢:從法庭博弈到死亡威脅
痛失愛女后,張鳳琴夫婦發現涉事救護車所屬的吉林省仁康急救站竟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隨車 “醫生” 系臨時雇傭。他們將吉大一院和仁康急救站告上法庭,卻遭遇三重困境:
- 證據滅失:因未尸檢,4 家司法鑒定機構拒絕受理死因鑒定,法院最終推定醫院和急救站分別承擔 10% 和 60% 責任;
- 執行梗阻:判決生效后,仁康急救站僅支付 6.8 萬元,剩余 48 萬元以 “無財產” 為由拖欠兩年,甚至提出 “以房抵債” 遭拒;
- 死亡威脅:張鳳琴在微博曝光維權經歷后,收到匿名短信:“再鬧就讓你全家陪葬”,警方介入后鎖定 IP 地址來自急救站關聯公司。
三、破局時刻:輿論風暴與司法覺醒
2025 年 6 月 28 日,以《32 歲女子被指輸液過敏 “黑救護車” 轉院途中去世》為題的文章,引發全網 1.2 億次閱讀。輿論壓力下,長春市朝陽區法院執行局啟動 “雷霆行動”:
- 財產追蹤:通過大數據排查發現,仁康急救站實際控制人周某將資產轉移至妹夫名下,法院依法追加其為被執行人;
- 強制騰空:7 月 8 日,執行干警現場查封周某名下兩套房產,迫使急救站三天內籌齊款項;
- 司法震懾:法院對仁康急救站法定代表人陳某采取限制高消費措施,其關聯公司被列入失信名單。
四、行業亂象:黑救護車背后的利益毒瘤
這起案件揭開了醫療轉運行業的黑幕:
- 資質造假:仁康急救站多次因 “無證執業” 被罰款,2021 年沒收違法所得 13 萬元,2022 年再罰 10 萬元,但仍持續運營;
- 利益輸送:吉大一院與仁康急救站簽訂合作協議,允許其使用醫院標識攬客,每年收取 20 萬至 50 萬元 “管理費”,卻對其違規行為視而不見;
- 監管漏洞:長春市衛健委雖聯合執法 5 次,但因缺乏全國性法規,對 “灰救護車”(有牌照但跨省違規運營)束手無策。
五、家屬發聲:賠償金不是終點,而是正義的起點
面對鏡頭,張鳳琴展示了維權期間收到的威脅記錄:“你女兒死在路上,醫院沒責任,再告就弄死你”。如今賠償到位,她仍有三大訴求:
- 追責涉事醫生:要求對違規注射頭孢的醫生鄒某進行行政處罰;
- 推動立法改革:呼吁出臺《非急救醫療轉運管理條例》,明確價格標準和監管主體;
- 建立警示檔案:將仁康急救站及其關聯公司永久列入醫療行業黑名單。
更令人寒心的是,記者暗訪發現,吉大一院附近仍有十多輛救護車車身無標識,司機稱 “現在用仁康公司名頭開票,和醫院沒關系”。這種 “換湯不換藥” 的整改,讓張鳳琴擔憂:“今天我們贏了,但還有多少家庭正在經歷同樣的噩夢?”
結語:當生命成為生意,誰來守護最后的底線?
從南昌 2.8 萬元天價轉運費,到湛江 3 公里 1800 元 “宰客路”,黑救護車亂象折射出醫療服務的信任危機。正如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武秀昆所言:“非急救轉運需求占比超 60%,但正規渠道供給不足 30%,這才是黑救護車滋生的土壤。”
如今,張鳳琴夫婦計劃用部分賠償金成立 “麗麗公益基金”,幫助貧困患者使用正規轉運服務。他們的故事提醒我們:每一筆遲到的賠償,都是制度漏洞的代價;每一次維權的勝利,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吶喊。
互動話題
黑救護車為何屢禁不止?如果你遇到類似情況,會選擇妥協還是抗爭?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點贊最高的讀者將獲得《醫療轉運維權指南》電子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