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青春煩惱小寶貝們,今天咱來聊聊《深夜的鬧鐘停不下來》這事兒!
凌晨三點,小林直勾勾地盯著天花板上晃來晃去的光斑。數學月考卷子上那一個個紅叉,同桌突然變得冷冰冰的眼神,還有媽媽說的“再這樣下去考不上重點高中”,就跟被風吹得到處亂飛的紙片似的,在他腦袋里瘋狂打轉。這失眠啊,就像個定時鬧鐘,每周準時“叮鈴鈴”響起來!
1. 躺著的漩渦
你們說啊,當焦慮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它會長啥樣呢?有人說像纏在腳踝上的藤蔓,有人說像卡在喉嚨里的硬幣。初中生的恐懼啊,常常都有具體的模樣——考試前感覺秒針“噠噠噠”加速跑,社交場合老覺得背后有嘲笑的目光粘著。這具體的恐懼可不是脆弱,而是大腦在用特別的方式提醒你:你這腦子啊,已經累得超負荷啦!
2. 壓力的三重鏡像
學業壓力就像那被好多雙手推著瘋跑的過山車,人際關系就像得反復調試的精密儀器,青春期自我認同的困惑更像在大霧里找出口。這三種壓力折射出來的焦慮,常常讓少年們陷入“啥都沒干,卻累得要死”的怪圈。就像三根橡皮筋同時被扯著,繃到一定程度就“吱呀吱呀”響啦!
3. 身體對話法
當腦子開始像瘋了一樣轉個不停,試試給身體發信號:
- 用舌尖頂著上顎深呼吸,這能激活副交感神經。
- 把拳頭攥緊再松開,重復五次,這能建立肌肉記憶。
- 用冷水輕輕拍拍手腕內側,能觸發潛水反射。
這些動作可不是啥技巧,就像給身體裝了個“緊急制動閥”。就跟手機內存滿了得重啟一樣,咱身體也得定期“格式化”一下。
4. 恐懼的拆解游戲
把焦慮變成能擺弄的東西:
“把‘考不好’寫在紙上,想象折成紙飛機扔出窗外。”
“給‘害怕被嘲笑’畫個搞笑的漫畫,再給它戴個小丑鼻子。”
這種像玩游戲一樣處理焦慮,可不是逃避,就像整理書包一樣整理情緒。當那些抽象的東西變成能摸到的“玩具”,它的威力就小多啦!
5. 黎明前的緩沖帶
失眠的時候硬逼著自己睡,就像逆著水流游泳,費勁還沒用。可以試試這些:
- 在床頭放個“焦慮收集瓶”,把想法寫紙上扔進去。
- 用藍牙耳機聽聽ASMR雨聲,想象自己變成水洼里的一片落葉。
- 給自己個“清醒許可”,允許自己這會兒不完美,就像向日葵晚上會合上花瓣一樣。
這些辦法不是慣著焦慮,而是給焦慮找個安全出口。
晨光透過窗簾的時候,小林發現鬧鐘好像停了。其實不是真停了,而是他學會了在鬧鐘響的時候調整呼吸。焦慮可不是敵人,它是身體在提醒你:你得對自己好點兒。當少年們學會和焦慮和平共處,那些失眠的夜晚,說不定以后就變成破繭成蝶的“小窩”啦!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