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失敗后,國家開始改變方式!馬光遠的“新思路”受到高度贊揚!
媳婦說:“房貸還沒還清,我怎么敢生個孩子讓他和我們一起吃苦?”阻止退休老師說不出話來。
上海一對年收入40萬元的白領夫婦在計算出生成本后,最終決定只生一個孩子。在他們列出的名單中,從懷孕到大學畢業至少需要86.8萬元。當抵押貸款、教育費用和工作壓力三重沖擊時,再生一個孩子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無法承受的首要任務。
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冷淡:中國總人口下降到14.09億,連續三年負增長,總生育率僅為1.09,不僅遠低于2.1,甚至低于日韓。更令人擔憂的是,衛生委員會的調查顯示,58.3%的育齡人不打算或不愿意生育,比2020年暴增近16%。中國的生育政策經歷了十年的實驗。2016年放開二胎,2017年新生人口短暫反彈至1758萬,連年開始下滑。2021年,三胎政策出臺,未能扭轉下滑——2024年新生人口已降至954萬。
曾經在村里教書的老教師每年都催促他們結婚,他們的兒子終于在去年10月結婚了。但當老人期待生孫子時,兒子和兒媳的回答告訴了成千上萬年輕人的困境:“抵押貸款還沒有還清。我怎么敢生個孩子讓他和我們一起受苦?”兒子補充道:“我們公司最近一直在優化人員。我怎么敢冒險生孩子。”
傳統催生手段集體失敗的背后,有三座大山:一線城市房價幾百萬,二三線城市房價150-200萬,家庭積蓄耗盡,抵押貸款幾十年;大學畢業養孩子需要62.7萬到86.8萬;職場對生孩子的女人極其不友好,生孩子的時候很害怕,更別說生二胎和三胎了。
面對困難,國家開始改變主意。衛生委員會悄悄地將口號從“全面實施兩個孩子”轉變為“促進人口的長期平衡發展”。政策重點正從簡單地呼吁分娩轉向真正的“幫助你撫養孩子”。
為什么馬光遠的四劑猛藥會引起年輕家庭的共鳴?
面對生育困境,經濟學家馬光遠提出的“新方案”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被稱為直擊痛點的四劑猛藥。
1、 降低教育成本
馬光遠建議將3-6歲的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每年為家庭節省數萬元。目前,幼兒園收費高,加上各種興趣班,孩子們可能會在正式上學前掏空家庭積蓄。
減輕住房壓力
截至2025年3月,全國已有150多個城市實施了支持二孩三孩家庭購房的政策。廣州規定,三孩家庭購買首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20%;成都對三孩家庭購買第一套房給予10萬元補貼。這些措施直接緩解了“生孩子就要換房”的壓力。
生孩子不用花錢”
馬光遠主張從產前檢查到分娩100%報銷。杭州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寶馬小張生第二個孩子的1.2萬元全部由國家承擔。同時,建議企業提供半年帶薪產假和母嬰室,消除女職工的生育顧慮。
4、 真金白銀補貼生育
廣東省每月向三個孩子的家庭發放1000元的育兒補貼,直到孩子3歲;江蘇省每年給予5000元的教育補貼,直到孩子18歲。這種直接的經濟支持被年輕夫婦稱為“最真實的誕生”。
2025年7月,馬光遠再次拋出震撼的觀點:“放開四胎,富人多生,窮人少生”。這句話一出輿論嘩然,卻意外地得到了很多理性的支持。
這一建議揭示了中國生育困難的深層邏輯。富人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健康的環境和全面的保障,自然有動力實現更多的孩子和更多的祝福;面對抵押貸款和失業風險,普通家庭本能地選擇“選擇性回避”。
馬光遠計劃的核心是為愿意的家庭掃清障礙,而不是強迫每個人多生。高收入群體受政策約束,放開四個孩子就是給予自由;生活困難的人應該被社會理解而不是道德綁架。
2025年,中國的生育支持政策正在經歷質的變化。國家不再停留在口號上,而是建立了系統的支持體系。
7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穩定就業政策支持的通知》,要求擴大穩定崗位擴大專項貸款范圍,將中小企業失業保險穩定崗位返還比例提高到90%。只有穩定就業,才能穩定生育意愿。
財政部發布信號,2025年財政赤字率可能超過3%,紅線達到4%,近2萬億空間支持民生。與此同時,12萬億地方政府債務計劃已經啟動,以減輕地方壓力,為改善生育環境騰出資金。新政策的核心邏輯是解決“誰出生,誰教,誰帶”的實際問題。
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指出了關鍵點:“當生存不再是賭注時,分娩就會成為禮物。”隨著穩定就業政策的增加和12萬億元債務計劃的啟動,2025年中國正在為年輕家庭搬走“不敢生活”的山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