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一定要結合國情,不然就不可能成功。就像當初咱中國想要模仿蘇聯先城市再農村進行革命失敗了,之后轉變成農村包圍城市才走向成功一樣。這次不知道印尼會不會吃下這個教訓。
7月,印尼官方披露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全年3.64億噸鎳礦配額,上半年實際產量僅1.2億噸,不到目標的三分之一。更殘酷的是,倫敦金屬交易所鎳價跌至五年最低點,這個占印尼出口額10%、年創匯300億美元的支柱產業,正面臨全線崩盤。
可以說,這是21世紀最慘烈資源豪賭,揭穿了全世界“中國行我也行”的戰略幻覺。
印尼的鎳產業鏈危機,產生危機的原因
印尼鎳礦協會秘書長梅迪的電視講話引發軒然大波。她在CNBC印尼頻道坦言:2025年第一季度鎳礦產量僅5000-6500萬噸,第二季度勉強達到6000-6500萬噸。蘇拉威西等主產區遭遇超長雨季,采礦作業完全停滯,產能斷崖式下滑。
但天氣只是遮羞布。印尼在自身產能嚴重閑置的情況下,竟從菲律賓進口了460萬噸鎳礦。這種荒誕現象背后,是產業鏈的深度失調。
更嚴峻的是成本危機,印尼的鎳產業鏈存在許多問題。
100%出口外匯留存政策鎖死企業流動資金;生物柴油混合比例從B40提高到B50推高燃料成本;15%全球最低稅擠壓利潤空間;財政部新增稅種;還有國內市場義務強制內銷。
兩個月內,28條RKEF生產線停產,冶煉廠老板們望著堆積如山的鎳礦只能欲哭無淚。
時間回到2020年,印尼政府宣布禁止鎳礦原石出口,試圖復制中國“資源深加工”的成功模式。憑借全球60%的鎳礦儲量優勢,印尼吸引大批中企建廠,精煉鎳產量從2015年僅占全球6%,飆升至2024年的61%。
表面的繁榮掩蓋了戰略上的誤判。
印尼錯估了和咱中國的技術代差。印尼以為引進冶煉設備就能掌控產業鏈,卻不知道咱中國已突破電池回收技術,鎳金屬回收率達95%以上。寧德時代的技術突破使中國對原生鎳礦依賴度大降。
印尼還忽視市場規律。印尼現有產能220萬噸,在建產能150萬噸,總供應量將占全球74%。這種野蠻擴張直接導致全球鎳過剩,價格暴跌。
同時印尼誤讀了中國模式。中國發展鎳產業是匹配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而印尼純粹為替代中國地位。當中國電池企業轉向磷酸鐵鋰路線時,印尼仍在瘋狂擴建鎳氫電池原料產能。
這場豪賭本質是用國家命運押注“中國需求永恒論”,結果輸得精光。
印尼潰敗的核心在于低估中國產業升級速度。在印尼精煉廠還在為成本倒掛發愁時,中國已實現技術上的升級。
中國對電池的材料進行了革新。磷酸鐵鋰電池對鎳需求銳減,新一代固態電池更將徹底擺脫鎳鈷依賴;同時咱中國在材料的重復利用上進行了技術的升級,電池回收工廠遍布長三角,廢舊電池變“城市礦山”,鎳資源實現內循環。
最重要的還是中國的戰略儲備足夠豐富。2024年底中國逢低吸納10萬噸鎳,國家儲備翻倍,足夠應付數年需求。
最讓印尼絕望的還是因為鎳價下降凸顯出來的成本問題。當前國際鎳價1.4萬美元/噸,接近印尼9000-10000美元的成本線;而中國憑借回收技術,實際用鎳成本不足8000美元。若價格戰持續,印尼鎳業將被全面絞殺。
無法復制的中國方法,印尼的自救之路
印尼的情況并不是個例。美西方推動“去中國化”浪潮中,多國試圖搶占中國產業鏈位置,但他們無一例外,全都沒有成功。
越南啟動全球第二大稀土礦東保礦,計劃2030年稀土產量翻六倍。但缺乏提純技術,客戶拒絕為其產品支付溢價。
而澳大利亞豪擲56億建關鍵礦產儲備,但鋰礦提煉57%依賴中國,本土加工廠舉步維艱。
印度曾宣稱2020年登月,載人航天計劃卻屢次延期,連火箭發動機都需進口。
這些案例印證了產業升級的殘酷本質:資源豐富不等于產業強勢。中國掌控全球90%稀土提純產能,92%精煉稀土出自中國企業。這種技術壁壘不是靠“挖礦賣資源”就能突破的。
為了挽救現在的困境,印尼祭出兩招險棋。
一是向美國遞投名狀,換取美國的援助。6月底,印尼經濟統籌部長提議與美國共建電動車生態系統,試圖用鎳資源換取美國市場準入。但特斯拉電池技術遠落后中國,這筆交易如同用金礦換鐵鋤。
二是強推ESG標準。印尼鎳礦協會正制定57項ESG法規,希望以“可持續鎳”打開歐美市場。但歐盟碳邊境稅即將實施,印尼火法冶煉的高碳排放將面臨重稅。
這些策略反而加速了資本外逃。2025年3月,雅加達股市暴跌5%觸發熔斷,外資單日拋售3326億印尼盾,年內累計流出23.5萬億。投資者再用實際行動表達對“政策搖擺”的恐慌。
印尼敗局戳破“復制中國”的迷思,卻揭示了中國成功的真實邏輯。
中國是利用需求進行牽引的。中國鎳產業崛起伴隨新能源汽車銷量從0到全球60%的爆發,而非印尼的“為產能而產能”。中國的產業鏈也比印尼完善許多,從采礦到回收的全鏈條技術掌控,不是印尼的“設備進口組裝”。
最重要的還是中國的政策穩定性,這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無法做到的。五年規劃能夠讓中國持續去做某件事,政策格外穩定,但其他國家的政策受限于選票與總統,經常搖擺不定。
就像咱中國那句老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學習咱中國的經驗,踏踏實實的搞適合本國發展的策略,那肯定能成功。
但,一步一步的模仿中國,那就不行了,就像咱中國革命最初時一樣,模仿蘇聯先城市后農村的策略根本行不通,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才符合中國的國情。
印尼的這次潰敗就告訴我們,盲目模仿永遠敵不過自主開拓。中國的發展之路無法復制,因為它的核心密碼從來不是“怎么做”,而是“為何做”:為民生福祉深耕技術,為民族復興開放合作。
可以學習中國,但別照搬中國。不知道印尼能不能吃下這個教訓。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印尼提議:可以和美國共同開發關鍵礦產
2025-06-30 19:37·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