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懷揣著對黃河沿岸民生發展的熱忱與探索精神,我們實踐團成員再次踏上征程,前往東營市墾利區楊廟社區開展深入的社會實踐調研。這片土地,因黃河而生,因政策而興,蘊藏著無數民生故事與發展密碼。
一下車,我們便感受到楊廟社區的獨特魅力。現代化的建筑錯落有致,社區內道路寬敞整潔,綠樹成蔭,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居住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后的房臺村。
為了全面了解當地民生現狀,我們實踐團成員分散到社區各個角落,向居民發放問卷。問卷內容涵蓋居民的收入來源、生活滿意度、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使用感受等多個方面。在發放問卷的過程中,我們與居民們親切交流。一位大爺笑著說:“以前住在房臺村,出行難、吃水難,干啥都不方便。現在可不一樣了,搬進這新社區,生活啥都好,感謝黨的好政策!”從居民們的話語中,我們真切感受到他們對如今生活的滿足與感恩。
隨后,我們來到當地黨群服務中心。這里是社區治理的核心樞紐,也是連接黨和群眾的重要橋梁。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并與我們展開了深度訪談。他們詳細介紹了社區的發展歷程,從20世紀70年代為響應國家建設黃河南展寬工程,群眾搬遷到房臺村,到2013年東營市、墾利縣將黃河南展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列為政府民生實事,再至2016年底居民全部搬進楊廟社區,每一步都凝聚著政府的關懷與努力。
工作人員還分享了社區在黨建引領下,通過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盤活閑置土地,發展特色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經驗。目前,社區已成立6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引進了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了沿黃產業示范帶,如萬錦農漁循環農業示范園、糧食烘干基地等項,不僅讓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也讓居民的錢包鼓了起來。同時,社區還通過整合合作社成立產業聯合社,打造北京海底撈餐飲集團直供基地,實現抱團發展、利益共享。
訪談結束后,我們參觀了展館。展館內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實物,生動再現了楊廟社區的變遷。其中,關于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楊廟社區的展示區域,讓我們駐足良久。總書記對黃河灘區遷建問題的關心,對社區群眾安居樂業的殷切期盼,深深觸動著我們。在這里,我們深刻領悟到黃河精神的內涵——它不僅是一種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更是一種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黃河兒女在這片土地上拼搏奮進。
此次楊廟社區之行,我們不僅看到了民生發展的顯著成果,更看到了黨和政府為人民謀幸福的決心與行動。未來,我們實踐團將繼續深入調研,用我們的視角記錄更多的民生故事,為推動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