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天江浙滬要繃緊神經了。雙臺風在西北太平洋悄悄醞釀,其中“百合”路徑直勾勾往華東帶指。
雖說各機構對登陸點爭得火熱,但沿海老鄉可別等定心丸。
漁排該加固趕緊加固,出海計劃能推就推,臺風眼里容不得僥幸。田里種大棚菜的,得把棚架子再扎三遭,去年隔壁村就有棚頂被掀的教訓。北方的莊稼正遭罪呢。
河北河南山東這些地兒,未來十天太陽像火盆扣在頭頂,35℃以上高溫天天見,局部能竄到41℃。
玉米葉子都曬得打卷兒,地里得趕緊澆水,可別等日頭最毒的時候澆,容易燒根。
家里有果園的,遮陽網該拉就拉,不然果子能被曬出疤。
養殖場更得注意,牛羊豬怕熱,圈里通風要做好,水得管夠,別讓牲畜中暑掉膘。南邊福建廣東還在被“丹娜絲”的余威折騰。特大暴雨下得河里水都滿了,山區老鄉得盯著山體,要是聽見土松的響動,趕緊往高處跑。
田里積水的趕緊排水,水稻泡久了根會爛。菜園子里的菜被雨水打得東倒西歪,等天晴了得趕緊扶一扶,上點薄肥救救苗。有人說老輩人看云識天氣挺準,比如“烏云接日頭,半夜雨稠稠”,這經驗確實管用。
但現在天氣預報更精細,手機上隨時能看分鐘級降雨,咱得把老辦法和新科技結合著用。
就像防霜凍,以前蓋稻草,現在有防寒布,效果更好,該學的新技術別嫌麻煩。最讓人揪心的是這天氣越來越極端。北方往年哪有這么長時間的高溫,玉米灌漿期遇上這桑拿天,收成肯定受影響。
南方臺風一個接一個,梅雨季剛過又來臺風雨,莊稼根系長期泡在水里,病蟲害肯定多。咱農民靠天吃飯,可這天越來越難琢磨,咋辦?案例擺在眼前,去年浙江某縣臺風來了沒及時加固大棚,一夜間損失上百萬。
今年可不能重蹈覆轍,政府也發了通知,各村都有應急物資,有不懂的趕緊問村里的農技員。現在正是夏管關鍵期,玉米要追肥,水稻要除草,可別讓天氣打亂了農時。
我個人覺得,咱一方面得盯著天氣預報,該做的防護提前做;另一方面也得想想,怎么讓莊稼更抗災。比如選點耐旱抗澇的品種,平時多修修田間的排水渠,關鍵時刻能救命。
天氣變了,咱們的法子也得跟著變。最后給大伙列個急活清單:江浙滬沿海老鄉,明天先檢查門窗和屋頂,漁排錨繩再緊一遍;北方種玉米的,明早天不亮就去地里澆水,中午別出門;南方剛遭暴雨的,趕緊清溝排水,給受災的作物噴點葉面肥。有困難別硬扛,鄉鎮農技站電話24小時在線,趕緊聯系。
天要變,人要算,提前護好地里的收成,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