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三正式入伏,全年濕氣最重的30天要來了!
渾身沒勁、怕冷的人這段日子最難熬。但別急著灌涼茶,老祖宗的"以熱制熱"才是正解。
廣東人那鍋姜酒雞今年又火了,真不是瞎講究!
姜酒雞能成祛濕扛把子,秘訣全在細節(jié)。
老姜必須選皮皺肉緊的,切片用油小火爆炒到邊緣焦黃。這一步狠關鍵——高溫把普通姜辣素轉化成溫和的姜烯酚。祛寒不燥胃,這才是聰明吃法。
配的半干黃酒也有講究,15度左右煮沸五分鐘。
七成酒精揮發(fā)完只留氨基酸,喝三碗都不上頭。更講究的是選嫩雞不選老母雞,伏天脾胃虛不受補。燉15分鐘脫骨最好消化,虛汗直冒還不傷身。
隔壁李大爺連吃一周就說爬樓不喘了,汗珠子冒完渾身松快。
荔枝雞湯也藏著大學問。都說荔枝上火,可和雞肉同燉反能壓燥氣。關鍵得把荔枝核摳干凈,肉要最后十分鐘下鍋。
煮久了甜味發(fā)齁,這湯就廢了。專治那種"虛胖"體質,喝下去喉嚨不干還冒細汗。
比涼茶潤多了,這才是夏日良方!大蔥爆羊肉更是男人的福音。
蔥白得斜切爆出黏液,和羊肉猛火快翻三十秒。
膻味秒變焦香,久坐空調房的必須試試。吃完小腹都發(fā)暖,腰腿發(fā)沉?不存在的!
三伏天排濕就該熱著過,古人早就警告"夏濕秋必病"。姜酒雞這種溫通組合拳比涼茶聰明百倍。
涼茶壓火反把濕氣鎖死在脾胃,汗都逼不出。現(xiàn)在吃姜要挑"三伏姜",黃酒認客家黑糯米釀的。熱辣辣一碗下去毛孔全開,汗出透才算濕毒排盡。
有老中醫(yī)見人伏天灌涼茶就搖頭。"寒上加寒,入秋咳嗽找上門!
"這話可不是嚇唬人。去年王嬸不信邪,天天涼茶當水喝。結果立秋后咳了兩個月,中藥喝了好幾副才緩過來。
今年學乖了,早早就備好了三伏姜。濕氣重的朋友注意了,這三道菜輪著吃。比什么保健品都管用,關鍵還便宜!
菜市場都能買到的食材,花不了幾個錢。
但效果是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
記住啊,下周三開始,堅持30天。等出伏那天,你準得回來謝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