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里的分蘗讓不少農民犯了難。
未來三天華北地區將迎來持續高溫天氣。 地表溫度預計突破40℃,玉米生長面臨嚴峻考驗。
分蘗到底該不該掰? 八成情況下根本不用管! 數據顯示80%的分蘗會自然枯萎。
高溫干旱條件下情況特殊。 土壤墑情不足時,分蘗會瘋狂爭奪水分。 這種情況下必須及時清理多余分蘗。
密植地塊要特別注意。 通風不良容易引發病蟲害大爆發。
玉米螟、黏蟲最喜這種悶熱環境。
掰分蘗要講究方法。 選擇清晨或傍晚溫度較低時操作。 避免在正午高溫時段造成傷口感染。
人工成本必須精打細算。 按每畝150元工費計算,500畝地就要7.5萬元!
這筆錢不如用來購買優質肥料。 預防勝于治療。 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是關鍵。
"偉科702"等品種在高溫條件下表現優異。 水肥管理要科學。
拔節期每畝追施復合肥30公斤。
配合45立方米灌溉水量效果最佳。 特殊地塊要區別對待。
沙質土壤保水能力差,需增加澆水次數。
黏土地要注意排水防澇。 病蟲害防治要趁早。 發現病株立即拔除并深埋。
使用咯菌腈等藥劑進行種子處理。
老農經驗值得借鑒。 "旱年掰芽不心疼,澇年留芽保收成"。 這句農諺道出了關鍵所在。
經濟效益要算清楚。 掰分蘗的人工成本可能超過增產收益。 不如把精力放在水肥管理上。
氣象數據不容忽視。
未來一周華北地區降水偏少。 建議采取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 科學種田才是王道。
與其糾結分蘗問題,不如做好基礎管理。 您家玉米地里的分蘗情況如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