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山水冊·坐賞清流圖》
北宋理學家程顥寫過一首詩《秋日偶成》:“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p>
這種靜觀之樂,與此圖之意境甚為相合。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這是當下之所觀、所感、所悟。
此畫中人,坐賞清流,聽自然之音。所觀,又何止這眼前的山山水水?然自然之妙,又不離這山山水水。
輞川的王維也有此好,“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山中習靜,乃身心的修養工夫,身心足夠的平靜,外境的變化,就更加了然分明。
此時,恰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心有閑情,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有詩意。觀萬物之化,聽天地之音。天地的大美,就在這幽微里,在潺潺流水里。
宋代有一個隱者,名汪晫,寫有《靜觀堂十偈》,其中一首這樣寫道:
東風萬物皆舒暢,野色溪光無盡藏。
誰喚春來春不知,草自青青花自放。
這種自然的無盡藏,在靜觀中自然呈現,心又不為所牽引,這種純然的觀照,是詩心持物,成物成己之道了。
何時回去,做個閑人?讀書,寫作,畫畫,寫字。既能謀生,又能樂道?
不過,我還是有些貪心。我現在雖然在城市里,其實也是過著我所選擇的理想生活,看書,教學,所以與沈周的畫意也是特別相應。夏令營還在繼續,備課就在公眾號上,講《孟子》,講詩歌,帶孩子正念靜坐、學書法、游于自然,一天下來很充實。
好,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