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食用菌(二)》郵票暗記
劉洪毅
中國郵政定于2025年7月12日發(fā)行《食用菌(二)》特種郵票1套4枚。詳情如下:
志號:2025-11
圖序 圖名 面值
(4-1)T 變綠紅菇 80分
(4-2)T 中華金耳 80分
(4-3)T 松口蘑 1.20元
(4-4)T 干巴菌 1.20元
郵票規(guī)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shù):13.5度
整張枚數(shù):12枚
整張規(guī)格:170×160毫米
版別:膠印(采用局部壓凸工藝、香味油墨)蘑菇香味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異形齒孔 熒光噴碼
設計者:曾孝濂
責任編輯:王楠
印制廠:北京郵票廠有限公司
計劃發(fā)行數(shù)量:490萬套
食用菌是可供人類食用的大型真菌。具體地說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質(zhì)(或膠質(zhì))子實體或菌核類組織并能供人們食用或藥用的一類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近950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食用菌可分為栽培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作為大自然饋贈的珍貴食材,食用菌承載著人類文明與自然生態(tài)和諧共生的智慧結(jié)晶。
中國郵政曾于1981年8月6日發(fā)行T66《食用菌》特種郵票一套6枚。圖案和面值分別是:(6-1)銀耳、4分;(6-2)竹蓀、8分;(6-3)猴頭菇、8分;(6-4)大紅菇、8分;(6-5)香菇、10分;(6-6)雙孢蘑菇、70分。
本套郵票延續(xù)了1981年首套《食用菌》郵票的科普特點,聚焦我國珍稀物種與生態(tài)價值,郵票設計將中國傳統(tǒng)自然主義與西方寫實主義風格相結(jié)合,筆觸細膩、色彩鮮明、風格質(zhì)樸,生動描繪出四種真菌的外形特征與生長環(huán)境,展現(xiàn)出生物多樣性之美和蓬勃的生機活力。
變綠紅菇
松口蘑
中華金耳
干巴菌
《食用菌(二)》特種郵票整張為12枚,呈4×3=12枚排列,票名《食用菌(二)》印制在整張左上角第1枚郵票左上方;每枚郵票的中英文票名印制在整張第4枚郵票右上方;4個“北京郵票廠”廠銘印制在第1、9枚郵票左側(cè)和第4、12枚郵票右側(cè);郵票左右兩側(cè)各有一個蘑菇形齒孔;整張郵票最上排、最下排齒孔左右通天,中間兩排齒孔左側(cè)通天,右側(cè)不通天;右側(cè)不通天的邊紙上,印制了每枚郵票在野外生長的黑白圖案;整張左下角印有二維碼和版號;右下角印有蘑菇形狀的5個色標,顏色分別為:灰色、黃色、洋紅、湖藍、黑色。
(4-1)變綠紅菇
紫光下(4-1)變綠紅菇
第一枚“變綠紅菇”(Russula virescens),俗稱“綠菇”、“青頭菌”,隸屬紅菇科。菌蓋較硬,呈青綠色,表面有青褐色的鱗片,主要存在于橡樹和山毛櫸樹下的落葉林中,其分布廣泛,鮮美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郵票設計突出其青翠欲滴的色澤,并融入森林生態(tài)背景,使整體形象兼具自然野趣與美學韻味。
(4-2)中華金耳
紫光下(4-2)中華金耳
第二枚“中華金耳”( Naematelia sinensis ),簡稱“金耳”,隸屬白耳科。其外觀呈金黃色,質(zhì)地柔韌富有彈性,兼具食用與藥用價值,在海拔1800~3200米范圍內(nèi)生長較多,常單生或群生于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中的朽木樹干上。2024年,我國科研人員利用生命條形碼技術(shù),首次明確市場上常見的“金耳”為新種——中華金耳,進一步揭示了其生物學特性。郵票采用獨特的博物畫風格精準還原金耳獨特的皺紋與柔韌的果凍狀質(zhì)地。
(4-3)松口蘑 整張
(4-3)松口蘑
紫光下(4-3)松口蘑
第三枚“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俗稱“松茸”“松蕈”,隸屬口蘑科,是世界公認的珍稀名貴天然食用菌,同時也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松口蘑生長于海拔1600-2600米的溫帶和寒溫帶松樹與櫟樹混交林帶的林地上。與松屬、櫟屬的須根發(fā)生共生關(guān)系,而且共生樹種的年齡必須在50年以上,才能形成菌絲和菌塘,同時需要依賴柏樹、櫟樹等闊葉林提供營養(yǎng)支持,才能形成健康的子實體。松口蘑歷來被譽為食用菌中的瑰寶,享有“蘑菇之王”的美譽,珍貴無比。郵票采用細致的筆法刻畫松口蘑菌蓋表面的細微紋理及菌柄的粗壯形態(tài),同時背景加入松林元素,以柔和的光影表現(xiàn)其生長環(huán)境,增強畫面的自然氛圍。
(4-4) 干巴菌 整張
(4-4) 干巴菌
紫光下(4-4) 干巴菌
第四枚“干巴菌”(Thephora ganbajun),又稱“干巴革菌”,隸屬革菌科,為中國特有種,分布云南滇中和滇南的海拔600-2500m間的松林帶,生于云南松,馬尾松,思茅松林地上,并形成外生菌根,其叢生狀如珊瑚,枝杈交錯,色澤介于灰白與灰黑之間,是云南產(chǎn)區(qū)著名的野生食菌之一。郵票以精細入微的線條勾勒干巴菌叢生分枝的復雜結(jié)構(gòu),輔以簡潔柔和的背景突出主體,再現(xiàn)了其鮮活之態(tài)。
(4-1)背面三維起凸工藝
(4-2)背面三維起凸工藝
(4-3)背面三維起凸工藝
(4-4)背面三維起凸工藝
本套郵票采用“高精度膠版+香味墨+三維起凸”工藝印制。郵票整體畫面清新淡雅,層次豐富,高精度膠印工藝近乎完美的呈現(xiàn)出設計原稿的細膩柔美,清晰捕捉到圖稿中的各個細節(jié)與色彩變化。郵票使用蘑菇形狀異形齒孔契合郵票主題,三維起凸工藝增強郵票立體感,對蘑菇主體、傘帽、菌褶等不同部分進行分層處理,觸覺差異還原了新鮮蘑菇的肌理。摩擦郵票畫面可激活香味油墨特性,郵票中的食用菌仿佛縈繞在森林草木的自然芬芳中,巧妙營造原生態(tài)氛圍。多種工藝的綜合運用使觀賞者可通過視覺、觸覺、嗅覺多維度層面欣賞郵票,營造沉浸式的感官聯(lián)想,增強郵票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實現(xiàn)工藝美學與互動趣味的有機融合。
《食用菌(二)》特種郵票每枚郵票上均印有縮微字母,縮微字母為每枚郵票的票名;郵票整體使用調(diào)頻印刷網(wǎng)點印制,個別地方使用了調(diào)幅印刷網(wǎng)點,應當是郵票的防偽措施之一。
(4-1)縮微字母 B
(4-1)縮微字母 L
(4-1)縮微字母 H
(4-1)縮微字母 G
(4-1)調(diào)幅網(wǎng)點放大圖
(4-2)中華金耳縮微字母位置
(4-2)縮微字母 Z
H
(4-2)縮微字母
J
(4-2)縮微字母 R
(4-2)調(diào)幅網(wǎng)點位置
(4-2)調(diào)幅網(wǎng)點
放大圖
(4-3)縮微字母
S
(4-3)縮微字母
K
(4-3)縮微字母
M
(4-3)調(diào)幅網(wǎng)點位置
(4-3)調(diào)幅網(wǎng)點放大圖
(4-4)縮微字母 B
(4-4)縮微字母
J
(4-4)調(diào)幅網(wǎng)點位置
(4-4)調(diào)幅網(wǎng)點
放大圖
郵票左右兩側(cè)各有一個蘑菇形齒孔
《食用菌(二)》特種郵票大版右側(cè),印制了蘑菇的生長環(huán)境。
(4-1)
(4-2)
(4-3)
(4-4)
供稿人: 濟南-劉洪毅(系濟南市天橋區(qū)、歷下區(qū)、市中區(qū)集郵協(xié)會顧問)
來源:郵票暗記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章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公開信息,不代表本平臺最終觀點
注:以上為中國郵政集郵網(wǎng)廳入口,本號僅提供資訊及直達入
↓↓↓ 辨 偽 研 究 必 讀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