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站街道以北市場小區外圍存在小包垃圾亂丟棄現象為突破口,通過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工作,有效打破了部門之間的壁壘、整合凝聚起各方力量形成了“網格統籌、條塊結合、街區聯動、樓居互動”的精細化治理模式,將垃圾分類工作逐步從“單打獨斗”轉向了“多元共治”,為構建城市基層治理共同體提供了寶貴經驗。
發現及時:
“格”事收集三部曲
近期,街道第一綜合網格福寧街區黨支部在開展日常走訪聯系中發現,北市場小區外圍西藏北路主干道上總存在小包垃圾亂丟棄現象,嚴重影響轄區市容環境,尤其是天氣逐漸炎熱,垃圾氣味令人作嘔。
經觀察,發現這些小包垃圾主要是由北市場小區的居民及周邊商鋪丟棄。為此,福寧街區黨支部將此問題反饋至街道第一綜合網格工作站駐站聯絡員。
駐站聯絡員收集到問題后,第一時間展開了先期梳理。原來北市場小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由于當時僅在小區西側晉元路上設有公共垃圾箱房,導致居住在小區東側的居民若要前往必須繞著小區外圍行走較長一段距離才能到達,為了“趕時間”“圖省事”,居民便逐漸習慣將垃圾堆放在靠近小區東側的西藏北路主干道上。久而久之,周邊商鋪見狀也紛紛效仿,致使小包垃圾絡繹不絕。
在前期問題梳理的基礎上,由街道第一綜合網格網格長牽頭召開網格黨建聯席會議議題,召集北市場小區物業公司、業委會成員、業主代表以及小區所屬的晉元居民區黨總支,約請環衛部門、作業公司等共同召開網格黨建聯席會議,同題共答,推動小包垃圾亂丟棄現象有效解決。
處置及時:
“格”題匯智三步走
在網格黨建聯席會議上,經過網格工作專業力量的“頭腦風暴”,各方逐步形成達成共識,認為小包垃圾亂丟棄現象嚴重的主要原因還是北市場小區東側居民投放垃圾不便。由于小區內原本公共空間已非常局限,如果在小區內部新建垃圾箱房,勢必造成選址上的障礙,同時還需犧牲供不應求的停車位。
因此,解決問題的首要任務就是
選擇一處合適位置新建垃圾箱房。
明確問題解決具體目標和方向后,第一綜合網格積極推動小區居民形成“我的小區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識,在邀請專業部門進行現場查勘設計了三套垃圾箱房的選址位置和投放方案的基礎上,同居民區黨組織一起,召開座談會由小區居民自己來選定垃圾箱房的建造位置。
最終,大家一致選定,對小區南門口的原建筑垃圾箱房進行改造,分隔出一部分的面積作為生活垃圾箱房,同時改變開口方向,便于居民日常投放。
方案確定后,北市場小區南門垃圾箱房改造項目由街道管理辦牽頭,并在區綠化市容管理局指導下,開展施工。
“我們小區前幾年經過‘美麗家園’改造,外墻面煥然一新,要是這次新改造的垃圾箱房也能變得更美一點就更好了!”
小區居民的這句話
被綜合網格工作人員記在了心里,
“雪中送炭”已實現,
何不趁熱打鐵再來一次“錦上添花”呢?
為此,街道第一綜合網格再次迅速響應,與街道藝術蘇河黨支部進行對接,集結小區繪畫愛好者與駐區單位多個合伙人,在改造垃圾箱房的同時,同步開展垃圾箱房外墻面彩繪活動,既提升了小區整體環境品質,更讓居民們對小區增添一份歸屬感和自豪感。
跟蹤及時:
“格”效維護三驅動
垃圾箱房建成后,北市場小區制定了垃圾日常投放公約,并張貼至新垃圾箱房的墻面上,同時還自發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隊伍,主動引導小區居民在指定位置規范投放生活垃圾,自覺開展垃圾分類。
福寧街區黨支部挨家挨戶上門走訪小區外圍沿街商鋪,引導商鋪切實履行好“門責制”,“自掃門前雪”,妥善處理店鋪垃圾。同時,積極鼓勵店鋪參與社區治理,對門責范圍內發現的垃圾投放問題及時上報街區黨支部,共同維護環境整潔。
為進一步維護北市場小區垃圾投放工作成果,強化小區居民和周邊店鋪自覺意識,街道第一綜合網格在網格范圍內開展《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宣傳、餐廚垃圾廢棄油脂備案指導,鞏固深化前期工作成果。
同時,街道第一綜合網格聯合街道城運中心,在北市場小區內引入了“滬尚回收”便民服務,對可回收物進行有償回收,讓居民們獲得了實惠,針對家中可回收物量大或出行不便的居民,工作人員和社區志愿者還特別提供上門回收服務,深受好評和歡迎。
好習慣要從“苗苗”抓起,在第一綜合網格的推動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城運中心以及垃圾分類第三方公司,共同走進校園開展“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系列宣傳活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形象生動地介紹了生活垃圾分類的意義、種類、標識等,讓孩子們認識到生活中垃圾不分類的危害性、了解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走出校園回到家里,孩子們在居民區的鼓勵下也一起參與了志愿者活動。
“孩子們都帶頭宣傳并參與垃圾分類了,我們大人如果還做不好的話就要難為情的!”在孩子們的帶動下,街道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提升。
北站街道表示,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關系到轄區居民們日常生活和駐區單位工作環境,需要街道各部門、居民區、轄區企業和沿街商鋪等多方主體協同推進。通過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工作,有效打破了部門之間的壁壘、整合凝聚起各方力量形成了“網格統籌、條塊結合、街區聯動、樓居互動”的精細化治理模式,將垃圾分類工作逐步從“單打獨斗”轉向了“多元共治”,為構建城市基層治理共同體提供了寶貴經驗。
據悉,自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工作推進以來,北站街道聚焦“融網強格·精治善理”,圍繞一體化聯勤聯動、一條鏈發現處置、一盤棋多元參與和一站式效能評估的“四個一”工作機制,有序推動“城區治理精細化、問題解決加速化、治理主體多元化、善治成果可視化”的工作格局,大大提升了轄區居民和駐區單位的滿意度與幸福感,讓原本跨界的治理難題,變成了不傷腦、不煩心的事情。
記者:郁婷藶
編輯:梁慧
信息來源:北站街道采編基地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