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9點,靜安區區長翟磊走進上海人民廣播電臺“2025夏令熱線·區長訪談”節目,與主持人一同接聽前方記者和市民的電話,與靜安區有關職能部門和屬地街鎮負責人實時連線,現場回應民生關切、解決群眾問題,踐行“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的治理理念。
讓政策善意直達民心
“把好事辦好,核心在于讓政策的善意精準對接群眾的感受。”翟磊在回應民生工程細節時強調,“我們不能只盯著技術規范和標準,更要走進居民中間,聽他們說‘需要什么’‘擔心什么’ 。”
區融媒體中心反映,彭越浦河(汶水路—江場西路段)沿河步道與路面存在高度差,有安全隱患。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該區域因天然地勢和防汛墻荷載限制,無法通過堆土緩坡消除高差,原設計以綠植作為自然遮擋,但部分警示線被植被覆蓋。
區建設管理委負責人解釋:“按照園林綠化工程規范要求,臨高高度0.7米以下不需要設置相關護欄;且設置欄桿后,景觀效果會降低很多。”
翟磊提出替代方案:“可以做一些略高于平臺水平面的休閑椅凳,既能起到遮擋作用,也能兼顧居民休憩。”
區建設管理委表示將盡快落實,聽取居民意見后完善方案。
延安中路829號達安廣場居民楊女士來電反映,去年綠化市容局對平臺進行綠化改造時,未妥善處理地下水管,今年6月下大雨時導致雨水從居民家涌出。“老伴現在非常焦慮,一下雨就跑到廚房察看,生怕再發生這種情況。”
據介紹,該項目為提升延安高架路沿線景觀,于今年3月竣工,采用全架空鋼結構種植箱打造屋頂綠化。
翟磊要求區綠化市容局和南京西路街道“第一時間到現場研判,迅速查清問題產生原因,立即制定完善方案,進行整改。”
近期,大寧公園推出音樂廣場、賞荷游園會等文旅商體展聯動活動,成為網紅打卡點,有效提振消費活力,也迎來單日近1.4萬的大客流。市民汪先生反映,殘疾人助動車直接開進公園,在人群中鳴笛穿行,影響了步行游客通行。
“人氣是城市活力的體現,但人流激增背后的系統性管理,更考驗治理智慧。”翟磊強調,“既要照顧好殘疾人的現實需求,也要確保大客流情況下的人流對沖和安全問題。”
大寧集團負責人介紹,已結合前兩日大客流情況優化方案:如重新設計區域,專門供殘疾輪椅車停放,與步行人流分開;人流量大的時候啟動單向通行方式,現場增加工作人員疏導。
用精細治理提升宜居
從垃圾異味到交通亂象,從施工擾民到空間管理,城市細節的治理直接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翟磊要求各部門“直面堵點,精準發力,系統施治,讓轄區面貌煥然一新”。
居民趙先生投訴, 恒豐路立交橋旁兩處垃圾回收站味道重,分揀工作侵占人行道。 前方記者在實地看到,此處緊鄰上海火車站,依傍蘇州河,是靜安與普陀兩區的交界地帶。現場確實能清晰聞到陣陣垃圾散發的酸臭味,涉事路段長約兩三百米,兩側各設有一個大型垃圾回收點,專門處理火車站內產生的生活垃圾,日常工作量較大。
區綠化市容局負責人介紹:“這是上海火車站站區的垃圾壓縮站,負責鐵路內部的生活垃圾收運,清運由城發集團負責,管理是站區負責。”
區城管執法局表示:“對于生活垃圾站周邊亂堆物可以處罰,首次警告,再犯將處以一百以上一千以下的罰款,已加強巡查。”
翟磊表示:“這里的環境與群眾的期盼、城區的定位不相符。”他要求由區綠化市容局牽頭,聯合城管執法局、建設管理委、屬地街道及鐵路部門,協同把細節抓實,切實解決異味和侵占人行道兩大問題,讓市民能安心通行、休閑。
居民王先生反映, 彭浦新村地鐵站1號線出口區域非機動車停放混亂,第三方粗暴處理導致車輛受損, “新車才買沒幾天,被劃傷好幾次。”
據了解,該站人流量大,非機動車停放長期飽和,慢車道常被占滿。彭浦新村街道解釋:“周邊道路空間有限,遠遠達到了飽和程度,目前正和區市政中心協作,通過疏導共享單車緩解壓力,每天上午高峰落鎖兩千多輛,騰出運能。”
翟磊要求:“在周圍一兩百米的位置找疏導空間,按時間節點疏導;早晚高峰加強管理,避免混亂。”
交警支隊表示將與相關部門共同治理,優化該區域秩序。
居民陸先生投訴, 育嬰堂路中興路路口在建的山東能源大廈噴涂防火涂層時,涂料常飄進居民樓,污染晾曬的衣物和停放的車輛。
芷江西路街道介紹,該項目于2023年9月開工,計劃2026年6月竣工,目前主體工程完成2/3,街道城管執法中隊每月至少開展一到三次專業檢查,要求綠網覆蓋、噴灑裝置到位。
翟磊要求區生態環境局和街道,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判斷材質、工藝及文明施工措施是否到位,確保必要的圍擋設施,“轄區其他高層建筑,都要確保規范施工、文明施工。”
讓保障體系更有溫度
養老服務、舊改改造等民生保障問題,關系到居民的切身感受。翟磊強調:“要把這些問題作為重點,不斷提升民生服務保障水平。”
“小區有一萬多位居民,我住了十一二年, 沿街商鋪空置多年且沒有長者食堂,年紀大了買菜做飯不方便。 ”平型關路2199弄粵秀名邸居民莫先生反映。
大寧路街道介紹:“目前,居委會可以為老人提供送餐服務,街道也聯合小區周邊餐飲單位納入到社會化老年人供餐范疇內,最近點位離小區約七百米。”
區民政局表示:“大寧街道現有2家長者食堂、2個助餐點,正持續對接街道,爭取早日在周邊布局社區長者食堂的點位。”
“街道與區民政局要抓緊進行研究,通過各種方式,滿足老年人就餐需求。”翟磊介紹,靜安已布局110余家老年助餐點,其中32家為區建“社區長者食堂”,從單一午餐擴展至一日三餐,未來將持續平衡社區食堂與社會餐飲,讓養老服務更貼心。
“ 海防路100弄句容小區內,政府裝的雨棚脫膠了,年久失修,雨水滲入窗臺。 ”李女士投訴,小區上一輪“美麗家園”大修在2016年,至今快十年,今年未列入大修計劃。
區房管局介紹:“正和街道協商將其納入2026年‘美麗家園’計劃。”
江寧路街道則表示:“已督促物業進行應急修補。”
翟磊要求:“暑期是防汛防臺關鍵階段,先實地研判、應急維修,確保居民居住安全,具備條件后及時納入大修。”
石門二路街道無子女老年居民單女士反映,每月300元養老服務補貼因未實際居住在戶籍所在地被通知無法使用。
街道和區養老服務中心解釋:“按規定,須同時具備本區戶籍和實際居住在本區兩個條件,才能享受養老補貼服務,單女士的房子已出租,實際居住在普陀區。”
翟磊表示,要在政策剛性和溫度間找平衡點,相關部門盡快約單阿姨面對面交流,解釋政策,聽取想法。
翟磊介紹,靜安在“十三五”期間率先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十四五”以來已推進零星舊改5000余戶、非成套舊改4800余戶。今年上半年,6個地塊826戶舊改任務已順利完成,在全市重點舊改區域中率先完成全部零改任務。
針對剩余8000余戶、17萬平方米的非成套職工住宅,翟磊明確:“要咬定2032年時間節點,盡快讓居民全部實現廚衛獨用。”一是咬住時間節點,倒排計劃壓茬推進;二是加大財政投入,保障資金強度;三是創新方式方法,探索多元改造模式。
節目尾聲,翟磊表示:“感謝夏令熱線,感謝市民群眾提出的寶貴意見建議,今天接聽電話有限,但對居民訴求的解決是我們工作的永恒主題。我們將始終把居民群眾的呼聲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做好民生治理工作,讓更多市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也是我們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
記者:彭旭卉
圖片:肖鳴亮
編輯:路景斕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