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工業大學學生李X蒔與烏克蘭電競選手Zeus的婚外情曝光后,校方依據《學生違紀處分規定》第十九條第六款——“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直接將其開除學籍。這一處理決定迅速引發爭議:個人情感糾葛為何被上升至國家尊嚴層面?
事件的荒誕性在于,校規中“不正當交往”的界定模糊不清,李X蒔的行為本質是道德失范(婚內出軌、背叛男友),但校方卻將責任轉嫁為“損害國格”,仿佛中國女性的私德問題天然與民族尊嚴掛鉤。這種邏輯的潛臺詞是:中國女性必須通過“純潔”證明民族優越性,而男性或他國公民的同類行為則不會觸發同等批判。
健康的愛國情感是樸素而珍貴的,但當其被絕對化、道德化,成為衡量一切言行的唯一標尺時,便容易走向極端。將“是否愛國”等同于“道德是否完美”,制造出一種不容置疑的“道德高地”。
這種“道德化”的民族主義情緒,極易催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排外心態和對個體選擇的苛責,模糊了正當批評與惡意攻擊、公共議題與私人領域的界限。
這種“道德化”的民族主義情緒,極易催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排外心態和對個體選擇的苛責,模糊了正當批評與惡意攻擊、公共議題與私人領域的界限。
要求個體(尤其是公眾人物)成為毫無瑕疵的“道德完人”,本身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人性是復雜的,個體在私人領域的選擇(如婚戀、國籍偏好等)只要不違法、不違背公序良俗,本應擁有自由空間。
將私人領域的、非原則性的選擇(如與外國人交往、表達對異國文化的欣賞)無限上綱上線到“背叛民族”、“傷害國格”的高度,正是道德暴力產生的根源。這種暴力以“捍衛崇高道德”為名,行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群體審判之實,最終傷害的是每一個公民的安全感和表達自由。
一個成熟、理性的社會,必然能清晰區分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界限。公共領域關乎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社會公平正義,需要公眾參與討論和監督。私人領域則是個體的生活選擇、情感關系、價值偏好,應受到法律保護,免于過度干涉。
李X莇事件的核心爭議點,恰恰在于模糊了公私界限。 將個人私生活選擇(與外國人的婚戀關系)強行拉入公共領域進行道德審判,并將這種審判與“國格”“民族尊嚴”強行綁定,這是輿論失控、暴力滋生的關鍵。
將“國格”從虛無縹緲的“神壇”拉回現實,意味著“國格”并非由個體私生活的“純潔性”來定義,而是由國家的法治水平、治理能力、經濟發展、社會公平、文化繁榮等實實在在的成就來塑造。國家的強大與尊嚴,根本在于保障其公民(無論性別、國籍、種族、信仰)的法定權利與尊嚴得以實現。
真正的愛國,是公民基于對自身權利和尊嚴受到保障的認同,而自然生發的歸屬感、責任感和建設性參與。它不是通過對外部或內部的“敵人”進行道德討伐來體現,而是體現在遵紀守法、履行公民義務、理性參與公共事務、推動社會向更公正、更包容、更文明的方向發展。
一個健康、有活力的社會,必然是多元的、包容個體差異的。這包括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只要不違反法律和基本道德底線)。
對個體差異的包容,不是“縱容”,而是基于對人性復雜性的理解和對“和而不同”智慧的踐行。它要求我們學會在公共討論中就事論事、理性辯論,而非動輒進行人身攻擊、貼標簽、扣帽子。
李X莇事件引發的喧囂,應成為我們社會集體反思的起點。超越簡單的“崇洋媚外”批判,深刻認識到極端化、道德化的民族主義情緒對社會凝聚力和個體權利的侵蝕,是當務之急。
我們亟需在法律和公共討論層面,明確保護私人領域,抵制將個人私生活過度政治化和道德審判的行為。鼓勵基于事實和邏輯的辯論,反對網絡暴力和群體性非理性行為。認識到國家的尊嚴和強大,源于其對每個公民權利與尊嚴的切實保障和不斷提升的治理水平。將愛國情感轉化為建設性的公民行動,推動社會更加公正、開放、包容、文明。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避免類似事件的反復上演,才能讓每一個公民,無論其背景如何,都能在免于恐懼、享有尊嚴的環境中,真正認同并熱愛這片土地,共同建設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不僅是應對單一事件的反思,更是構建一個成熟、理性的現代文明社會的必經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