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河北博物院北區二層展廳內光影流動,由河北博物院推出,Mousa繆薩科技文化策劃的“共鳴·河博幻象:數字藝術快閃展”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這場以“交互”與“體驗”為核心理念的展覽,精選河北博物院院藏文物,以沉浸互動式數字藝術為載體,讓沉睡千年的文物在當下煥發出新的光彩。
“我們以科技與歷史結合的全新方式讓‘老寶貝’們‘活’起來。”策展人張植蕙站在展廳內,熱情地向參觀者介紹著此次展覽的相關情況。“這五組數字藝術裝置,融合了3D掃描、動作捕捉、激光感應、全息投影、AI生成等技術,探索文物的當代表達方式。大家通過肢體動作、觸摸等互動方式,就能與文物‘共舞’,聽它們穿越千年的心聲?!?/p>
《博山爐·時空交響》前,倒懸的“仙山”在觀眾掌心微光觸發的激光感應下緩緩“蘇醒”,激光勾勒的山巒間光彩流溢、虛實相生,再現漢代“天人合一”的深邃哲思?!而B篆·光影之間》的墻面與裝置成為一幅流動的畫布,參觀者只需揮動雙臂,錯金銀鳥篆文銅壺上的鳥篆文字和動物紋帶便會在光影中生動流轉,呈現出似書似畫、靈動絢麗的奇幻景象。河北師范大學學生王璐激動地舉著手機拍攝自己與文物的互動瞬間,她說:“以前看文物總覺得隔著層玻璃,今天伸手就能感知它們,跟它們跨時空互動,太奇妙了!”
在《銅骰·歷史碎片》互動區,五歲的小朋友衛若陽頭戴耳機,手握游戲柄,正聚精會神地看著AI生成的文物視頻,沉浸在文物故事中。參觀者通過虛擬投擲十八面錯金銀銅骰,便能隨機觸發不同的歷史碎片,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互動中了解河北博物院的豐富院藏、體悟文物承載的歷史文明。
“看,我變出了長信宮燈!”《姿態·博古對話》區,參觀者們排著隊等待體驗互動。他們以肢體語言激活沉睡千年的文物記憶,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該裝置運用動作捕捉互動技術,實時匹配院藏文物。當參觀者以動作姿態引導全息投影的粒子舞動時,粒子便幻化為與互動者形態相似的文物影像。參觀者舒展雙臂,全息粒子便聚合形成長信宮燈的輪廓;若舉手揮舞,屏幕即刻切換為精美的透雕雙龍白玉璧,此起彼伏的驚嘆聲成了展廳內最鮮活的背景音。這場文物與當代的深度對話,突破了傳統文物展覽的靜態模式,讓塵封的文化遺產變得可感、可觸。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10日。(徐 暢 田 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