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一下子惹怒了印度。印度外交部發(fā)言人表示,這種言論與事實嚴(yán)重不符,毫無意義,不代表印度,兩國之間的關(guān)系也不應(yīng)該建立在對某個大國的敵對態(tài)度上。
事情是這樣的。2025年3月,新德里開國際安全會議,布勞納站上臺,鏗鏘有力地拋出那句驚人發(fā)言。底下的聽眾估計都懵了,這哥們兒是真敢說啊。
他顯然是沖著南海局勢去的,想借中國的“威脅”把印度拉進菲律賓的陣營。菲律賓這些年跟中國在南海掰腕子掰得厲害,小馬科斯政府又在內(nèi)政上焦頭爛額,經(jīng)濟不景氣,通脹高得嚇人,民眾天天罵街。布勞納這招,可能是想轉(zhuǎn)移視線,點一把民族主義的火,給政府撐撐腰。
但印度不吃這套。第二天,印度外交部發(fā)言人就開腔了,話說得冷冰冰:“這言論跟事實不沾邊,沒啥意義,也不代表印度。國與國的關(guān)系,不能靠對著誰使勁兒罵來建。”
這話聽著挺客氣,其實就是在打臉布勞納,順便劃清界限。印度為啥這么硬氣?很簡單,國家利益擺在那兒。
跟中國翻臉,經(jīng)濟上先扛不住,供應(yīng)鏈一斷,藥都造不出來。外交上,印度還想當(dāng)“全球南方”的老大,摻和南海這攤渾水,等于給自己找不痛快。
菲律賓這邊呢,其實也挺尷尬。小馬科斯上臺后,國內(nèi)一堆爛攤子,經(jīng)濟靠中國拉著走,進口的東西離了中企就玩不轉(zhuǎn)。
可政府偏偏要在南海硬剛,一邊賺錢一邊挑釁,底氣從哪來?說白了,就是想抱美國大腿,再拉幾個小弟壯聲勢。布勞納這回算看準(zhǔn)了印度跟中國有矛盾,以為能忽悠一把,結(jié)果人家莫迪壓根不接招。
從國家策略上看,印度和菲律賓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印度是大國思維,地盤大、人口多、野心也不小,跟中國既有競爭也有合作,邊境問題吵歸吵,生意還得做。
菲律賓呢,小國心態(tài),資源少、底子薄,靠著美國撐腰在南海蹦跶,但真要跟中國硬碰硬,它沒那實力。布勞納這句“共同敵人”,對菲律賓可能是搏命一喊,對印度卻是燙手山芋。
這事兒的影響還不小。布勞納想拉印度入伙沒成,反而讓菲律賓更孤立。美國嘴上喊支持,實際啥也沒干,東盟國家也躲遠遠的,不想趟這渾水。
菲律賓國內(nèi)還炸了鍋,民眾覺得政府瞎折騰,抗議聲一波接一波,小馬科斯的日子更不好過了。反觀印度,借這機會秀了一把外交肌肉。2025年4月,莫迪在國際峰會上大談“全球南方”合作,話里話外透著大國氣場,國際上點贊的不少。
咱國家這些年在國際上影響力大了,難免有人拿咱當(dāng)靶子。菲律賓這種小動作,咱見多了,不值當(dāng)大驚小怪。
但印度這態(tài)度也有意思,不站隊、不瞎摻和,盯著自己的利益走。這不正是大國博弈里最現(xiàn)實的一面嗎?誰都不是傻子,誰也不會為別人火中取栗。
布勞納這人吧,說他是英雄也行,說他是莽夫也成。他的激進不假,可效果呢?菲律賓沒撈著啥好處,反而把自己晾在風(fēng)口浪尖上。
他可能是真急了,想給國家爭口氣,但這口氣爭得有點虛。莫迪這邊就穩(wěn)多了,不吭不響地把燙手山芋扔回去,還順手刷了波存在感。兩國這波操作,高下立判。
其實這事兒背后,是小國和大國在亂局里的不同活法。菲律賓賭一把,想靠冒險翻身,可惜牌太爛,賭輸了也正常。印度穩(wěn)字當(dāng)頭,不冒險、不跟風(fēng),保住自己的節(jié)奏。
這讓我想起咱中國這些年的路子,低調(diào)干大事,不瞎摻和別人家的事兒,發(fā)展才是硬道理。布勞納這嗓子喊出去,熱鬧是熱鬧了,可最后還是得各回各家,各算各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