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咩小胖。
要說起哪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對其學習更焦慮。孩子處于幼兒園畢業即將邁入小學大門的家長,絕對能位居前列。
從幼兒園玩樂為主的狀態,到進入小學正式開始學習,孩子是否能夠適應,家長很難不擔心。
所以,關于幼小銜接的問題,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起來。特別是在學習方面,讓孩子多認字,提早學習算術,是大多家長所關注的。
其實,除了認字算數,有一項適合幼小銜接的訓練是在家中很容易就做到,而且效果不錯,但是被很多家長忽略了。
那就是——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我們小的時候,就常常聽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句話,其中的“勞”可不是隨便說說,勞動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明尼蘇達州州立大學的馬蒂·羅斯曼教授,曾做過一項縱向研究分析。分別追蹤了一批孩子的3歲、10歲、16歲和25歲,這4個時期的生活。
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不做家務或者是從少年時期才開始做家務的孩子。3歲就開始參與家務勞動,長大以后的協調性,責任心和獨立性更強。而且與家人朋友的關系更為和諧,學習成績更好,經濟更為獨立。
參與家務勞動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在幼小銜接這一特殊階段,對孩子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明顯。
【1】參與家務勞動,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
幼兒園的生活,雖然也考驗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但是畢竟有老師的照顧和幫忙。進入小學以后,對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則大大提高。
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逐漸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清潔、整理工作,這對孩子應對小學的生活是很有幫助的。
整理自己的書包,整理書桌,在學校里管理好自己的個人物品。這些看似很簡單的小事,但是有些孩子到了二年級都還做不好。
而恰恰是這些小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態,進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
【2】參與家務勞動,有利于鍛煉孩子的協調性。
孩子在進行家務勞動的過程中,能夠鍛煉手部的精細動作,手眼的協調性等。
這些協調性的鍛煉,對孩子進入小學以后拿筆寫字,還有體育課必備的跳繩技能,都很有幫助。
【3】參與家務勞動,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當孩子從開始嘗試去做一件家務,到逐漸學會、熟練,這樣的參與過程,會讓孩子的自信心逐漸增強。
進入小學的適應過程,也是如此。從不會到會,從陌生到熟悉。需要孩子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更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
自信心更強的孩子,更容易快速適應小學生活。
【4】參與家務勞動,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家長如果平時不讓孩子去做家務,而是自己全部包攬。會讓孩子覺得做家務跟他沒有關系,對這個家庭的責任感也是沒有的。
在參與家務勞動的過程中,能夠逐漸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對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也會有幫助。
幼小銜接,不僅僅是要做知識的銜接,更是看重孩子能力的銜接。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其實是最簡單的考驗,而孩子的情緒管理、習慣養成,才是更為重要的。
家長在給孩子做幼小銜接的時候,不要只抓學習部分,更要重視孩子的其他能力的培養。
讓孩子從小參與家務勞動,簡單的事情堅持下去,會收獲大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