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燮均,原名昌泰,字子亨,又字伯陽、公隱,號耕石老人、九梅居士等,是清代遼東地區著名的田園詩人、書法家。魏燮均出生于鐵嶺(今遼寧鐵嶺)城南八里莊,祖籍河北昌黎,祖上于康熙年間遷至遼東。1848年移居紅杏村(今鐵嶺縣千戶鄉紅杏屯),晚年以耕讀為生。 改名緣由:因仰慕鄭板橋(名燮),遂改名為“燮均”,字伯柔(與鄭板橋字“克柔”呼應)。
咸豐年間府學貢生,但淡泊功名,曾因考官評其書法“字震九州”而聞名,與“文壓三江王爾烈”齊名。后以布衣終老,貧困潦倒卻堅守文人風骨。 代表作《九梅村詩集》共二十卷,跨越嘉慶至光緒五朝,內容涵蓋遼東風物、市井生活及歷史事件,具有“詩史”價值。其詩繼承杜甫現實主義傳統,如《擬杜少陵秋興八首即用原韻》嚴格依原韻創作,感時傷亂。
書法宗法黃庭堅、董其昌,善楷書與行草,筆力遒勁,俊逸超群,獲“字震九州”之譽。現存書法原作罕見,如《九梅村詩集》題詩手跡曾以高價拍賣,反映其藝術地位。 與文人、官宦、僧侶等皆有往來,尤其與商文瀾的友誼被稱作“與我論交能到老,除君知己更無人”。
他被譽為清代東北詩壇重要人物,詩作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對地方文化影響深遠。 魏燮均一生清貧卻才華橫溢,其詩書作品融合了杜甫的憂患意識與陶淵明的田園情懷,成為清代遼東文化的縮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留言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核實過后將及時進行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