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中醫醫院臨空院區腦病科:中醫特色療法結合行為治療成功攻克頑固性失眠焦慮癥,患者感恩贈錦旗
近日,一名飽受頑固性失眠和焦慮癥困擾多年的患者,經過鄂州市中醫醫院臨空院區腦病科中西醫結合特色療法及行為心理干預的系統治療,最終重獲健康睡眠與平穩心態。為表達感激之情,患者親自將一面繡有“盡職盡責讓人安心感動服務讓人暖心”的錦旗送至醫護團隊手中。
患者故事:
五年失眠焦慮,身心俱疲
患者蔡女士,55歲,5年前開始出現入睡困難、易醒多夢等癥狀,近一月來加重每日睡眠不足3小時,并伴隨心悸、頭暈、情緒煩躁等焦慮表現。輾轉多家醫院嘗試西藥治療,雖短期緩解但停藥即復發,且出現藥物依賴性。今年5月,蔡女士慕名來到鄂州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尋求幫助。
特色療法:
辨證施治+行為干預雙管齊下
腦病科接診后,皮興文主任帶領團隊為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1.中醫辨證調體質
通過四診合參,確診蔡女士為“肝郁脾虛”證,予以疏肝解郁、補氣養血、健脾安神的中藥湯劑(含人參、白術、茯苓、柴胡等),根據睡眠節律調整,指導服藥與穴位刺激。
2.中醫特色療法
耳穴壓豆:選取心、腎、神門、皮質下、枕等穴位,配合每日按壓,通過經絡傳導調節神經功能,緩解焦慮情緒。
中藥熏洗:以酸棗仁、夜交藤、合歡皮等藥材煎湯足浴,促進血液循環,輔助安神助眠。
火龍罐療法:在背部膀胱經、督脈區域施罐,通過溫熱刺激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睡眠質量。
艾箱灸: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調節氣血循環,改善體質。
頭部刮痧:沿百會、風池、太陽等穴位刮拭,疏通頭部經絡,改善失眠。
3.行為認知療法重塑睡眠習慣
睡眠中心主治醫師劉曉采用“睡眠限制法”與“刺激控制療法”,幫助患者建立“床-睡眠”的條件反射,糾正其“賴床補覺”的錯誤行為。
通過正念冥想、放松訓練、中醫傳統功法緩解焦慮情緒,并指導患者記錄“睡眠日記”追蹤改善進度。
療效顯著:
從徹夜難眠到安睡6小時
治療2周后,蔡女士入睡時間縮短至30分鐘內,夜間醒次數減少;1個月后,睡眠時長穩定至6小時,焦慮評分從重度降至輕度,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錦旗背后的醫患溫情
“感謝鄂州市中醫醫院臨空院區腦病科醫生護士們的耐心和精湛醫術,不僅治好了我的病,還教會我如何‘自救’!”蔡女士感慨道。皮興文主任表示:“頑固性失眠需身心同治,我們將繼續發揮中醫‘整體調節’優勢,結合現代行為醫學,為更多患者解決難題?!?/p>
守護睡眠健康,中醫智慧煥發新生!
鄂州市中醫醫院
撰稿 | 張盼
審稿 | 殷麗 劉春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