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寶爸寶媽們!今天咱來聊聊《情緒天氣預報員:教孩子馴服內心的小火山》。
先說說為啥孩子的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呢?你看啊,五歲的小宇拼圖沒拼好,直接把積木全扔地板上了;七歲的朵朵被同學借走橡皮,當場就哭著說再也不和人家玩了。這場景,就跟天氣預報里的“雷暴預警”似的,孩子的情緒一會兒晴空萬里,一會兒暴雨傾盆。這可不怪孩子脾氣壞,是大腦發育鬧的。負責理性判斷的前額葉皮層得到25歲才成熟,可情緒中樞杏仁核早早地就活躍起來了。孩子就像剛學走路的小崽子,得有個“情緒地圖”才能認清方向呢。
那咋幫孩子搞定情緒這迷宮呢?有四把鑰匙。
第一把,給情緒貼“姓名貼”。咱別干巴巴地說教,問問孩子“你現在是‘生氣小怪獸’還是‘委屈小云朵’呀”,用繪本里的角色給情緒命名,可管用啦!心理學家發現,孩子能說出“我現在很沮喪”的時候,杏仁核的活躍度能下降30%呢。咱還能把情緒畫成表情卡片,“憤怒”就畫成噴火的恐龍,“開心”就畫成跳踢踏舞的太陽,多有意思。
第二把,身體信號“紅綠燈”。告訴孩子“心跳像小鼓槌敲胸口,那就是‘火山要噴發’的信號啦”!教他們觀察身體,手心出汗是“黃色預警”,跺腳就是“紅色警報”。再準備個“冷靜工具箱”,捏黏土、吹泡泡、聽白噪音,就像給情緒裝上剎車片。
第三把,情緒容器“魔法瓶”。讓孩子把煩惱寫在紙條上,丟進“煩惱回收站”。用實物化的方式處理情緒,比光口頭安慰直觀多啦。有的家庭用沙漏計時“冷靜三分鐘”,有的用“情緒溫度計”記錄每天的心情。得讓孩子知道,所有情緒都有地方待,不會被“扔進垃圾桶”。
第四把,家庭情緒“天氣預報”。家長先做好示范,跟孩子說“媽媽今天遇到堵車,心情是陰天加小雨”。孩子要是問“為啥我不能發脾氣”,咱就說“能發,但不能像打雷一樣砸東西”。就像教孩子認識自然現象一樣,情緒也得科學觀察。
“自然后果”是最好的老師。六歲的小哲打翻牛奶,媽媽沒馬上擦桌子,陪著他用紙巾一點點吸干,還說“看,情緒失控就像打翻的牛奶,收拾起來可麻煩了”。孩子慢慢就會發現,摔門后,門會“疼”(得修理);亂扔玩具,自己就找不到喜歡的小汽車。
給家長們一份“情緒備忘錄”。別急著滅火,先當“情緒觀察員”,問問孩子“媽媽看到你皺眉了,需要抱抱嗎”;用“三秒法則”回應,深呼吸三次,再決定是引導還是等著;每周留出“情緒吐槽時間”,讓孩子主導話題,哪怕就抱怨一句“草莓蛋糕太甜了”。
教孩子管理情緒,就像訓練員馴服小獅子,不是用鎖鏈捆著它,而是讓它知道自己的爪子有多厲害。等孩子把“我討厭你”換成“我現在很委屈”,能用深呼吸代替尖叫,那些曾經的“情緒火山”就會變成溫順的噴泉啦。記住,每個孩子都有本獨特的《情緒密碼本》,你的耐心就是開鎖的鑰匙喲!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社會學、家庭教育等專業背景,接受過我國多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的教學、指導。自2008年大學攻讀心理學以來,一直全身心地致力于心理學及心理咨詢的學習與深造。不斷地進行自己成長與完善,并定期地接受專業的督導,心理咨詢多年,具有較豐富的咨詢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