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晏惠軒
近日,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萌遇桃花島“島主”黃美玲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條信息:“賣房回村種地,但我不畏懼,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身后有一群鄉村追夢人,有一群要發展家鄉的熱血青年。我們的目標是把桃花島做成撬動干井村產業發展的支點。”
清晨的風攜著陽光和花香,溫暖又清新。黃美玲用一張背景板、一張桌子和幾組燈光搭起直播間。“這是我們自家釀造的桃系列之‘蜜桃玫瑰酒’,采用傳統技藝,濃濃蜜桃加玫瑰香,好喝不上頭不辣喉嚨,瞌睡好睡美容覺走起……”
“作為新農人,要不斷提升自我,變得更專業更具備創新能力,為鄉村振興賦能。”今年2月,黃美玲取得了由農業農村部頒發的農業經理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在貴陽,像黃美玲一樣畢業后選擇回鄉創業的年輕人還有很多。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貴陽市常住人口為462.18萬人,2024年達660.25萬人,實現常住人口連續10年正增長。年輕面孔更多了,更多“年輕的事業”也不斷涌現。
坐落于貴陽市觀山湖區朱昌鎮高寨村的“多格·小蘭山”民宿營地,是貴陽一家企業租用當地村民閑置房屋,打造的集旅居民宿、燒烤、農家菜、親子農場、茶空間于一體的休閑旅居民宿綜合體。
“多格·小蘭山”負責人袁光勝介紹,營地租用了3棟民房和部分場地,投入500余萬元進行改造,并和高寨村約定,每年以經營收益的10%給村集體經濟分紅,“我們去年6月開業,當年實現營業收入300余萬元,收益40余萬元。營地員工一半以上是當地居民,房東也在我們這里務工?!?/p>
在鄉村旅居產業培育過程中,貴陽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形成了農戶自營、出租流轉、委托經營等多主體經營模式。
走進貴陽市白云區牛場鄉石龍村,整潔平坦的馬路,錯落有致的房屋,潔白的房屋外墻上隨處可見艷麗的墻繪:身著布依族服飾的村民、美麗的鮮花……這些畫作都出自白巖組村民羅興兵之手。他是一位全網擁有20余萬粉絲的畫家,同時也是一名返鄉創業人員?!耙郧霸谕獯蚬?,現在家鄉建設越來越好了,和大多年輕人一樣,我也選擇回來創業。”
為了發展村里產業,貴陽市修文縣陽明洞街道幸福村黨支部積極探索鄉村發展新路徑,成立了修文鄉緣休閑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幸福村已發展民宿41戶,去年,該村接待游客1200人次,全村旅居綜合收入達120萬元。
“村里圍繞‘吃住行游娛購’發展民宿產業,推動避暑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毙腋4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大江說。
在距離幸福村35公里的烏當區新堡鄉新堡村,“90后”袁基恒返鄉后完成了50多畝的土地流轉,用來打造銅鼓莊園——一個集農家美食、休閑采摘、農活體驗于一體的多業態農場。
貴陽各地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全方位、深層次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才返鄉,一幅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來源:貴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